学思课堂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期   作者: 闵绍芳
[导读] 孔子曾说:“没有思想的学习就是虚无,没有学习的思想就是灭亡”

        闵绍芳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孔子曾说:“没有思想的学习就是虚无,没有学习的思想就是灭亡”。学习与思考课堂侧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独立性以及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的训练。科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旨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不竭动力。作为小学数学的基本核心课程之一,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学习与思考课堂”概念的广泛应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后,在“学习与思考课堂”的背景下,研究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与思考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学习与思考教室,旨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核心要求和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有必要改变以前领导课堂的教师模式。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自我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一、采用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个性以及数学成绩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平行的小组,并允许小组讨论和探索某个问题或主题。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学生有以下要求:每个小组负责人合理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应带头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开始学习。在组织下分享想法。其他人应该在聆听过程中善于思考,并提出适当的补充和建议。小组成员讨论之后,小组负责人收集小组成员的想法,对它们进行排序,然后在课堂上分享。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引导学生预先估计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图形,统计和概率,其中包含各种公式,运算定律等。在单元测试中,我们还测试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使用各种公式进行穿插和使用,导致结果出现错误。此错误的部分原因是学生不记得公式,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预先估计结果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计算,而不强调对结果的检查。实际上,还可以看出,学生的预先估计意识还不够。精算计算更侧重于数字计算的准确性。与之不同,估算值反映了我们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可以预先估算,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三、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对学生的估计能力的调查实际上是对他们的洞察力的测试。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当学习的“周长”的知识点时,教科书要求学生观察叶子,追踪叶子的边缘并欣赏叶子的周长。在这种看似简单而毫无意义的操作中,存在着一个隐藏的谜团。在小学生中,逻辑思维是初步形成的,而具体的思维是最主要的。像这种曲折线一样,将其想象为一条直线,然后估算其长度。实际上,这是他们思考的一种练习,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空间。想像力。再举一个例子,在学习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估计哪个是1/2或2/4。可以拿出一个烧瓶,让学生体验装满1/2和2/4瓶子的水。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程度的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数学的学生中,“数感”非常重要。良好的“数字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通过估算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字感”。


        四、严格的计划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广角和活动课程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即时间规划和设计。小学生总体上对事物的整体感觉较弱并且计划不周。通过估算,他们可以提高对事物发展顺序的理解以及制定计划策略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距离问题”的知识点时,提出问题后,您可以要求学生尝试估计所需的时间,然后逐步调整顺序直到找到最短的时间。另一个例子是在“面积计算问题”。计算非常重要。长度为5米,宽度为3米的教室需要铺设2平方厘米的砖块。最多可以铺设多少块砖?这样的问题似乎很简单,但是有很多学生会犯错误。问题在于,他们在做问题时没有计划和思考,只是认为必须完成。根据实际生活,我们会一一购物。如果学生可以首先查看可以水平放置多少个块,然后查看可以垂直放置多少个块。
        五、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
老师不断的提问和启发就像一条“隐形线”,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影响学生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审查旧知识或试用计算,还是分析学生的错误,学生都是整个查询过程的参与者和经验者。由教师主导和基于学生的互补性反映了对“启蒙”和“促进”的同等重视,也反映了启发式教学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可以从公式开始,将乘法公式更改为除法公式,让学生体验因子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例如9+3=12,让学生思考该等式中是否存在因子和倍数。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加法公式,而不是一个乘法或除法公式。因此,因子和倍数之间没有关系。更改似乎到此结束。实际上,可以对其进行更深的更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字:3、5、18、20、36,让他们谈论哪些数字与因子和倍数有关。这时,老师指导学生摆脱乘法或除法计算的约束,并允许学生使用心理算术从上述数字中选择两个或三个数字以形成乘法或除法计算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可能会说3是18的因数,而18是3的倍数,因为3×6=18;5是20的因数,而20是5的倍数,因为20÷5=4;3和18都是36因子,36是3和18的倍数...通过上述“更改”,学生在原始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和改进,并对因子和倍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师的指导,启发式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启发者和学生学习的监管者。没有老师的指导,数学课堂教室将变得无序和低效。启发式教学“道无拘束,坚强内敛,开放而不畏惧”,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强迫他们思考。教师应避免进行空洞的理论教学,并在教学中像针一样引导学生。“发”专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是教室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启发式教学要求打破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和从属地位,使学生成为思考和探究的主体,以及知识生成和发展的体验者和感知者。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在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它不应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被“启发”和“发展”。简而言之,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创造问题情境,准确选择启发点,使教师同等重视师生的领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获得真实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智慧,感知思想并提高素养。
        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让学引思”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坚持以“让学引思”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质疑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启发式提问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2).
        [2]林布仁,卢梅香.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9(9).
        [3]章颖.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