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兰
兴宁市坜陂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化学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然而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大多数化学老师仍然使用讲座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有效地运用有趣的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化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策略,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教学方法
随着化学教学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缺乏新思路,师生严重依赖教科书,没有创新,结果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失去兴趣,懒于做实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化学实验时,应选择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并将生活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研究技能。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推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发展。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实验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尽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化学成绩可能更高,但他们的整体能力很差,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而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有趣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自身的化学技能。为此,有趣的实验教学方法值得教师所应用并加以推广。例如,在解释酸碱指示剂的原理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的实验直观现象进而分析实验的颜色变化情况,体会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并高效地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原理。虽然这种实验的开展及其容易,但是它可以使学生集中于实验现象,并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积极地探索知识。再如,在讲解“燃烧条件”时,笔者让学会回忆生活中与燃烧有关的现象,并鼓励学生思考燃烧条件。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笔者演示了燃烧这一操作过程,首先用坩埚钳夹起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猜测。之后,让学生们进行回答燃烧的条件,进而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就这样,经过这一实验操作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最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一趣味性实验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成长。
二、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以增加实验兴趣
实验方法的多样化意味着相同的化学实验通过改变实验过程可以获得相同或相似的实验结果,进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来体验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并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独立探究实验。通过积极探索各种实验方法和实际操作,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关于“制氧”实验,笔者要求学生使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通过催化加热产生氧气。每个学生都亲自参加了该实验。实验成功后,笔者又要求学生通过添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再次准备。在实验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比较两种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然后学生们得出结论:两种实验的装置和原理不同。一种是固体和固体之间的反应,需要加热,另一种是固体和液体。另外,在特有的过氧化氢装置的中间有一个缝隙,可以控制反应的分液漏斗注入液体。此外,学生还发现了其他产生氧气的方法,例如电解水,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水和过氧化钠,物理方法等等,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操作的趣味性。
三、加强化学实验知识的有效整合,以增加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整合,而且还包括对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的有效整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对实验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忽视对知识的有效整合,那么化学实验教学就比较抽象,无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仅限于口头记住,思维得不到拓展,只能被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相对困难,因此不利于化学素养的培养。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发挥其管理和组织作用,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有目的地将课程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化学创新实践。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和有趣实验的整合,让学生能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参与有趣实验的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实验室准备”实验时,笔者给学生分配家庭作业,提出“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研究”这一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这一问题。之后,笔者利用对碳酸饮料的研究作为教学证据,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和实验,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通过思考,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热情。总之,经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整合,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了,并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技能。
四、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加对实验的兴趣
由于一些化学实验是危险的,如果将其在课堂中进行开展,那么会出现安全隐患,而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后,教师利用音频和视频来讲述实验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操作进行掌握,进而将感受实验的魅力,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看到氢燃烧的影响,笔者运用多媒体将这一实验过程进行了演示,氢在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演示实验中展现了氢与氯的混合物,以及氢的爆炸等过程,视频演示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并且反应强烈。除此之外,笔者又使用多媒体演示了各种化学实验,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以及用氯使湿色织物的褪色等实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实验操作时看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无形地增加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结合现实生活,增加对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开展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来开展化学实验,以此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解释每个化学实验的来源以及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生活目标,这对学生的实验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笔者与学生进行了许多生活化学实验。例如,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着火意外时能够急中生智熄灭大火。总之,生活实际案例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实验操作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进而让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实验并提高知识理解能力。最终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知识的印象,并提升学生的化学技能,培养化学素养,从而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尤海伟. 初中化学趣味化教学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0(36):191-192.
[2]陈华枢. 趣味化教育助力初中化学教学[J]. 知识窗(教师版),2020(07):84.
[3]付会英.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8(0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