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舞
华容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趋势越发突出。国家对网络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这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不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随时随地展开教学,而且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网络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受到教师的青睐。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教学;认知
网络教学要以教师的网络空间应用为主体,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构建高效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同时,网络空间有效地实现对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强师生的良性互动,十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例,不断探讨网络空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出如下探索。
一、高效地管;理教学资源
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收集与管理,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对于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是当前教师网络空间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对教学资源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实现统计和记录,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部编版初中教材内容“维护社会秩序”为例,本节课的主旨是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空间的”课前导学’中收集学生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认识,并进行统计和记录,结合教学内容,然后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空间里的“微课导学”,播放一些关于遵守秩序和不守秩序的小短片,这些小视频的播放主线应该是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教师通过教学空间里的这些资源共享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缺乏社会规则的危害,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运用“导学共享”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相关学习资源也可以及时推送给学生,体现课堂的互动性特征。
这样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功能,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与分享,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海量化的网络信息资源,教师只有对其进行不断整合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以便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高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传统说教方式,课堂教学会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不能很好地被激发。结合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现状,在网络空间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效率。
以九年级教材“正视发展挑战”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重视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国情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空间的视频软件一些关于文明的公益短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并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短片欣赏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围绕课堂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有更多的认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绿色发展中的使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一方面,网络空间具有“声影图文”等多位一体的信息传递优势,能够让教学资源以更为轻松、有趣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以强烈的多重感官冲击,加深其感官体验和情感记忆,形成精神共鸣。另一方面,网络空间能够为师生教学提供自由、平等、有效的交互平台,让师生能够将交流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堂之下,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下”,能够打破因“害羞”“胆怯”等情绪带来的师生沟通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思想的表达,提升沟通的质量,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借助网络空间开展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社会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之中,提高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归纳信息、形成观点、解决问题、表达展示的多样化能力,既有利于正确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高效地优化教学评价
在教师网络空间当中,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空间可以实现在线测试,实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后台数据统计功能的应用,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应该重视笔试成缋外,还应该将学生的在线作业完成情况、互动情况等纳人评价标准当中,激发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以七年级“师长情谊”为例,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和教师、家长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应该怎样更加积极地发展这些关系。教师在网络空间的“作业讲评”中让学生讨论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尊敬师长、爱护幼小、孝敬亲长,教师也可加入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对多”教学向“一对一”教学转变,教师进行全面记录、展示和分析,如参与讨论次数、自学时长等信息,并结合随堂测验成绩及教师主观评价等,形成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客观、系统、多元的评价结果。实时、精准地捕捉不同环节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也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让评价更有“人性”。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考试成绩论好坏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评价端正对自己的认知,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良好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同时也能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笔试成缋是对学生开展评价的主要依据,其单一化的指标与方式难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但教师网络空间的应用,能让教师合理、及时、 精准地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档案、日常教学重难点、考试成缋和错误点等呈现在网络平台当中,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与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的反馈,保障了学生接收教学评价并进行针对性地改正和提高。
总之,作者将教师网络空间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教师、学生与资源三要素的有机融合,信息共享的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将学生从僵化的教学体系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学生全面进步。今后,教者将通过管理教学资源、激发激发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评价等途径,使教师网络空间得到高效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