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娜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实验中学 110168
摘要:初中德育工作是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就成为了初中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就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提供保证。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人认可,并且希望可以独立;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三观形成和道德品质很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探索出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考虑到该教学方法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一味让学生背诵枯燥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对其灵活运用,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得不到凸显。
(二)教学方法不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活动化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等限制,活动往往很难开展,或者活动仅限于教师简单的问、学生只需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的形式,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讨,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三)教师素养缺失
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会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但是,目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首先,很多教师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就存在不足和缺陷,无法对学生起到正面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足,虽然其具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但是教学能力比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会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法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和乏味。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热点话题,创新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迁移每一个知识点,教师不只需要着眼于书本上的内容,还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一些当下社会上流行的热点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者借助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由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发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理解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学创新是当下主流的趋势,只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才能给教学带来更多活力。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的过程中,教师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则新闻,田某在超市购买了一袋大米,但是回来拆袋的时候才发现大米早就过期了。对此,田某多次和超市协商,但是超市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甚至还在推卸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讲解以后,每一个学习小组迅速展开互动交流。很快,有的小组讨论出结果,并由组长分享观点,“我认为田某可以去超市换货,或者是退货。”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超市拒绝呢?”学生思考了一阵,然后给出坚定的回答,“法律就是我们的底气,如果超市不同意退换货,那么田某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积极反馈自己遇到的消费陷阱。”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坚定的法治观念,而且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二)启发引导促进学生体会感悟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能够通过合理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如果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是由核心素养本身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善于通过引导和启发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投入度,从而激发起学习体会和感悟的产生。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网络时代,对于网络这个事物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网络的利与弊。你认为网络是弊大于利呢,还是利大于弊?”然后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让双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和大家一起做总结。这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就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深入课堂产生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相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或案例教学法等,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公平与正义”相关内容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素养融入到教学中,把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生活化。一方面,教师结合学生身边违纪违法等非正义行为和不公平现象,让学生分组探究公平正义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加强学生对公平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结合自身经历的“不公平”及采取的积极行动,以此来接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关键能力、形成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2]袁长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散文百家(下),2019.
[3]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