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期   作者:彭丽瑜
[导读]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人才竞争
       
        彭丽瑜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镇沅一中  云南省  普洱市  666500
        摘要: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人才竞争,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能力、品德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而言同等重要。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必须转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方式,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初中生是未来建设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身为社会公民,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本文基于教学实际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初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共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政治认同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外界的环境,实现和学生心境共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饱含情绪色彩的学习场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无法仅仅建立在教材理论知识上,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培养,这要求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避免一味地照本宣科和说教,致使学生无法从内心深处受到洗礼和感触。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既要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意义,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守望精神家园》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来完成课前导入环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学生看完材料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不断掀起的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在学生根据这一具体情境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在正式展开授课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大家有没有喜欢日漫的同学,假设你们的喜欢的日漫被禁播之后,大家能否理性看待这一情况?”随着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文化产品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出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上的创收,还能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基于此我们要认识到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唯有热爱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二、注重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教材学习内容适当引入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对具体的犯罪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对于人民的守护作用,以及对于违法分子的惩戒作用。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节课时,主要需要学生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大学生掏鸟窝案”,在河南新乡,大一学生小闫在暑假期间和朋友一起掏鸟窝,并将捉到的16只鸟在网上售卖。最终该同学和他的朋友们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因为他们捕猎并售卖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

在学生看完这一新闻热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学生掏鸟窝’案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诸多人认为案件的审理不公正,认为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中展开讨论,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深入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其中‘隼类’‘情节严重’的标准是6只,‘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是10只。本案中涉案隼类已超过10只,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法院量刑是合理的。”通过对这一新闻热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防微杜渐从小树立法治意识。
三、开展社会实践,实现理论实践结合
        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学生从思想理论上建立认识,还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感受和体悟。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定期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举例而言,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起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师可以在完成理论讲解后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付出与奉献中收获幸福感。针对学校附近社区脏乱差的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净化社区”: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带领各个小组进行调研,总结社区中的常见环境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文件;然后,各个小组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论证可行性,完成各项准备;最后,教师选择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各个小组走进社区进行宣传、清扫等活动,并向居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本着“重过程、轻结果”的原则去引导、鼓励、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形成服务意识,养成一定的实践能力。针对贫困山区孩子学习资料不足、衣物缺少等问题,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鼓励学生将多余的课本、学习资料、衣服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归纳消毒整理,然后联系当地爱心组织,进行捐赠。在这些日常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奉献和服务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血脉联系。
四、开展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和总结,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将讨论探究生成的结果规范化;一方面要注重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予以肯定,对不足之处予以纠正。换句话说,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不是为了给学生划分出三六九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展多元化评价,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来定性,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创新思维,也要关注学生相对于自身而言的进步。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应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等。例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小组合作”“课堂专注度”等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制作评价表格,以“五颗星”为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还能帮助学生通过他人评价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改进自身不足。由此可见,多元评价的应用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进步,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广大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力军,应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浪潮中,应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青少年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并且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念,实现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培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读写算,2018,(11):171.
[2]熊汝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探讨[J].神州印象,2018,(2):141.
[3]赵明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外交流,2018,(51):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