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惠
清远市佛冈县城北中学
内容摘要: 教书是一门艺术,育人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春风化雨与涓涓细流中,教师用言行与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如何使育人工作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更须教师掌握一些看似小小的技巧,却能收到大效果少一份急躁,多一份机智,学生就会少一些错误,多一些教诲。
关健词:思想教育;小技巧;沟通;爱心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官”,但他们的工作任务既艰巨,又琐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动用一些小技巧,以便随机应变地处理好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学生心服口服接受教育。
一、教育时机的急与缓
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能苦恼地认为是麻烦来了,而应该想:学生的错误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部分教师见到学生犯错,立即火冒三丈,不问情由即时惩戒。本来,学生在受批评前是明知有错,心怀愧疚,但经教师一顿炮轰批评,也受了相应的惩戒,所以,他的愧疚之心也消失了,这件事过去了,而学生却没有体验到正误的辨析,甚至还会加深与教师的矛盾。思想教育是一个从心沟通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运用延缓处理这个小妙招。因为延缓处理有以下几个优点:(一)让教师心平气和了解、剖析事情的全面。(二)让学生在深刻思想挣扎中,自发认识错误,并决意不再重蹈覆辙。(三)师生有效沟通,让爱心呼醒迷途的学生。学生在犯错后,面对严慈并重的教师,更愿意掏出心底话,“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的教诲更令学生信服。
二、教育态度的冷与热
谁能无错?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学生。教师不能把犯错的学生视为坏孩子,冷面相对,冷言针对。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认错,这样迫于权威的教育只会让学生口服心不服,无法达到效果。相反,教师要善于控制情绪,尽量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娓娓而谈,才能打开学生心结,消除抵触情绪,用热情关注的态度与学生商量,灌输教育道理,学生才会敞开心房,真诚改过。如:初一刚入学,一小部分男生留了长头发,经教育,孩子们第二天就把不符合规定的头发剪了,唯独刘俊杰的头发还是长长的。我要求他剪头发,他却不耐烦地扬长而去。面对性格暴躁,我行我素的刘俊杰,我不是歧视、挖苦、讽刺、疏远,而是多了解、多关心和尊重他 。我找他谈心, 跟他说话时先谈他的兴趣爱好,肯定他的某些优点,进而谈到他的生活规律,取得他的信任后再转到他的纪律和学习上,和他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经过我亲切地与刘俊杰谈话,他深深地认识到留长头发是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扬长而去是不尊敬老师。后来他自觉剪了头发和主动跟我道了歉。
对待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冷淡,还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热心,使他们自觉认识并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有大度的胸怀,深厚的爱心。
三、教育程度的重与轻
并不是每一次犯错都要惩戒与处理,我认为精神上的教诲更能深入人心。犯错的学生就像生病的花草,园丁要精心治理,旨在“治病救人”。教育须针对不同对象不对性质。对于一些无心之失者,偶犯错误者,自尊心极重者,只要是无重大妨碍的,就应抱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小惩大戒,就轻避重,不加追究。这样,学生可感受到师爱宽容,自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如:上课铃一响,周小清同学不小心踩到一条吃了一半的冰棍,摔了个仰八叉,头撞到墙上,起了个大泡。我不由得怒火万丈,真想马上把这个搞恶作剧的调皮鬼查出来,然后交给学校处理。这时,我巡视了全班同学,发现黄文珊同学心不在焉地看书,其它同学都在窃窃私语,很显然答案再清楚不过了。正准备叫黄文珊同学去办公室时,看她那神态,已经后悔不已了,我这一叫不等于伤了她的自尊吗?更何况她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女孩,于是我趁机教育全班同学说:“这是搞恶作剧带来的后果,我相信同学们再也不想看到了吧。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好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好。”黄文珊同学感激地望着我,眼睛红红的。我这不加追究的宽容教育,不但使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收到教育较果,而且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然而,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顽皮生,教师必定要从严从实际,找根由,寻错因,观其言,察其色,以有效的方法严肃处理。这样,教师的威信与果断立竿见影地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调皮生猖獗的局面得到扭转。宽严有度,恩威并施的教师,才能树立好形象,教育好学生。
四、教育方法的虚与实
我从书上得知这样一个例子:课堂上,一位学生的惊呼:“我的钱不见了!教师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立即搜查,把“小偷”揪出来,当众谴责;一是低调处理此事,给犯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呵护脆弱的自尊与心灵。充满爱心的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发给学生一个信封,然后大家闭上眼一分钟。信封再收回来的时候,钱失而复得,迷途的羔羊也走回正道了。我们没有必要把“小偷”抓出来示众,给学生一个机会,不必追究事实的真相,虚晃一枪,维护他们的自尊是更好的做法,有时候没有教育对象的“虚”教育,更能取得实效。
五、教育范围的点与面
有一次上课,我有急事迟了两分钟到教室,没想到教室里已是大闹天宫了,过位,吵闹,纸飞机满世界飞。我的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处罚全班到操场拔草。本以为他们会甘心受罚,认识错误,没想到他们大部分人怨气冲天,不服惩罚。这时,我的气也渐渐消了,细致了解到原来是两三个“调皮大王”挑起事端,引起争吵。我马上改变方案,重点处理闹事起哄的“调皮大王”,全班如当头棒喝,虽然挨批评的不是自己,却如坐针占,惭愧地低下了头。由此,我认识到处理一定要抓重点,起到示范,惩戒作用,扩大教育面。当然,班主任对好人好事应该大张旗鼓的宣传、及时表扬奖励。但若对一件不好的事件,如果班主任不能把握好“点”和“面”的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可能是微乎其微。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其实效性,要特别注意教育的“点”和“面”的选择。不可把所有问题全部加在每个学生身上,否则将可能是一种适得其反的教育。
可见,教育,其旨意不在批评,而在鼓励、补救,批评要讲究方法,教育更要讲求机智。学生是有个性的主体,教育者理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运用教育的小妙招,使园丁的苗圃开得更灿烂,更茁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