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书阳
上海市徐汇中学
摘要: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任重道远,需要针对问题现象的原因对症实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
一、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劳动教育”。这些都为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指明了育人方向,我们需要重视劳动教育了。。
二、重要概念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既可以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树立社会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1)
三、问题提出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原因,不仅在成年人中,即使在学生群体中,我们的这个优良传统也正在离我们远去。不理解劳动,轻视劳动,不愿意劳动,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善于劳动的现象并不罕见。而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将有深远影响,所以,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问题分析
为什么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会逐渐失去它在学生中的精神领地?我以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
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力劳动者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等级观念在现代物质社会中并没有淡化,依然根深蒂固,细化的社会分工推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对劳动的本质认识却没有能跟上脚步,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还受制于社会平等和尊重的文明发展的局限。
2、科技认知发展与人性认知发展的不均衡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为主导的现实世界,经济和科技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大的硬核内容,这使得人们对科技的重视度与日立增,对科技成果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更加推崇,而对劳动实践愈加轻视。但,经济和科技固然是人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量和发展动力,却决非唯一的要素,《庄子》有言,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如果对物欲的抵御能力弱,没有思想的充实和人性的净化,终将沦陷为物的奴隶。人工智能的确可以代替人类的很多劳动,但对人工智能产生依赖心理,却最终将导致缺乏思考力和五体不勤的后果。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只有意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进步是为了我们人类能更好地发展主观能动性,能愿意以积极的劳动去创造我们的生活,才能超越当下存在的这种的不成熟认知。
3、信息时代的社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当下是自媒体传播时代,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从传播到互播,开放成熟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与复杂多元化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得学生受到公众素养的影响可能性越来越大,传播的海量海量信息中,社会公众媒介对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并非总是积极向上的,良莠不齐的公民素养往往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正向的精神引领,从而导致学生远离热爱劳动。
4、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浅俗化
虽然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认知已经成为工作口号,但是在功利的社会现实面前,还是有些老师话里话外体现的是对成绩的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甚至思想狭隘,眼中只有分数,为了考学的分数,忽略甚至牺牲劳动教育,导致学生养成以学习为借口,拒绝劳动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也削弱了劳动的综合能力。
5、教育评价标准的不成熟
教育评价标准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对教育评价标准的完善势必能有效改善目前的劳动教育现状。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出台,表明在过去的教育评价标准中我们的确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瘴痼疾直接导致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从本质上说,重分轻徳的表现也与不够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和体系有干系,立德树人还在教育的路上。
四、问题解决
劳动教育是教育,是教育就得遵循教育规律,窃以为,劳动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群策群力。从认知上说,需要教师、家长、学生都培养对劳动的正确的认识。
1、劳动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人是时代的人。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热爱劳动是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物质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如果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劳动教育的同步发展,就会弱化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劳动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要提倡并发扬光大的。科技经济与精神奋斗齐飞,方能绘出最美的中国蓝图。
2、劳动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劳动教育过程是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学生完成成长的需求,不可过度拔高或低矮化。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可以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开展动手能力培养的选修课,学工学农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劳动实践的主题片,参观手工劳技展演、聆听劳动教育的讲座等等,这些虽然可能会冲击学生的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但相信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裨益非凡。。
3、家校联动合力,培养劳动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家长要力求避免以爱的名义,学习的名义,剥夺孩子参与劳动锻炼的各种机会。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实现生命价值的起点。当然,家庭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干点家务活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参与家庭劳动,感受劳动的权利和乐趣,在服务他人的体验中感受成就感,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追求马斯洛所言的精神实现境界,从而懂得劳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上升到让劳动成为自己的主动意愿。
4、有效涵养劳动本色,促进形成科学发展人生观
劳动教育过程需要重视的是通过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具备劳动的品质。那么劳动的品质是什么?劳动者的身上就形象体现劳动的品质。那就是崇尚终身学习,崇尚艰苦奋斗,崇尚推陈创新,崇尚精益求精。劳动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具备这些劳动的本色,这将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作素养和能力。
领悟了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这将有助于学校和家庭达成一致,携手共进,为被教育者的积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雨果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钟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如此看来,劳动教育实在是意义非凡,所以,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第1版 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