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瑶
江苏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四合小学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还依旧在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只是以被动者的身份来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全盘接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日益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探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多数学教师的思想都比较保守,常常应用单一教学模式,而这通常会削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数学教学目标即有所提高,教学理念得以改变,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指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教,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因此,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致力于探究多元科学教学策略,促使数学教学更加引人入胜,为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助力。
一、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性阶段,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尤其到了小学的中高年段,数学难度明显增加了一个等级,有一些学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掉队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地呈现给学生,并且微课还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分享和保存。这样,学生就可以反复地观看,揣摩,重难点数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还是以《圆》这一课为例,圆环的面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考试中的高频题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知识点,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将圆环的面积勾勒出来,并且完整地呈现圆环面积的推导过程,得出来圆环的面积是公式是:S圆环=S外圆—S内圆=πR2-πr2= π(R2-r2),并且在视频中还有一两道经典的练习题。通过微课,将这一难点问题浓缩在几分钟的视频当中,形象直观,直击要害,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景
通过体验情景的生成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事物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体验数学知识,或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体验情景设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进而实现传统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比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上方格,然后在方格的每个节点上标上学校的建筑名称,然后从某个起点开始,由我来发号施令,如从图书馆到办公楼,学生就要按照方格的轨迹来进行移动,每移动一次,我就会选择一个学生对移动的轨迹进行解说,并且讲出这个地点的位置要怎么描述。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动一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从而对“位置”的描述有了更熟悉的印象。在让学生体验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而不是教师自导自演,丧失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难以发挥情景体验教学的实际意义。
四、问题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传统课堂上,简单灌输往往是教师们通用的教学策略,与之相比,对学生进行提问、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科学策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教学参与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情境,指的是以一种提问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有助于把学生的思维模式调动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掌握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基于具体的教材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深入思考,努力探得知识内涵,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从而在顺利积累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大幅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向学生讲《线与角》这一章节时,为了促使学生可以深刻得理解该部分数学内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
在上课的时候,我根据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我的问题如下:1.大家知道“线”是什么吗?2.相交与垂直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3.平移与平行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4.我们应该怎样度量“角”?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积极地思考,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进而增加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注重主体化效果,保证学生基础发展
因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怎么理解”“不会解”等现象,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同时,此类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等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把握学生个体不足的现象,灵活设置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形式,在兼顾学生个体的基础同时,还应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乘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不足和差异化表现,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采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形式,以此来弥补学生个体不同的问题。同时,我还提供不同程度的探究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效能:
1、计算
23?4= 45?9= 123?4=
2、判断
36?2=62 44?6=264 130?4=52
3、应用题
小明去文具店购买文具,铅笔的单价是1元一支,中性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倍,小明一共要买4支铅笔、2支中性笔,请问需要多少钱?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既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的能力发展。
四。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理解认识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们可以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作用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以图片或视频等直观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此,不仅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将一个圆等分成了4份、8份、16份和32份,并将其中的各个部分依次拼接成长方形。这时,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些长方形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学生答道:“随着圆被等分份数的增多,拼成的长方形的四条边就越来越平直。”接着,我又继续说道:“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能够将一个圆无限等分,那么各个部分所拼成的图形也就无限接近长方形。”通过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即πr,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即r。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面积就等于。如此,通过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还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要积极践行新课改推行的新理念,提倡素质教育教学,持续探索使用与所教学生的高效教学策略,益于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顺利提升,并让学生们慢慢用用应用数学知识的良好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秀敏.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8):73-73
[2]车艳菊.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求知导刊, 2016(12):105-105
[3]阚开礼.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品牌(理论月刊),2011(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