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委
大箕镇中心学校 山西 晋城 048013
摘 要:孝文化是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面对中小学生“孝”意识淡薄、“孝”教育缺失、“孝”行为不足的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共同为传承优秀孝文化营造氛围。
关键词: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
前言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人智慧的沉淀结晶,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以及生存动力,其中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思想政治功能。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独特优势以及特色,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千年的优秀品德,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早在2010年,国家就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已然成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1.孝文化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尺度
孝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国内外对孝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孝”以及对孝道的传承上。西方哲人们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社会养老问题中,所以西方社会养老理论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学者对于传统孝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孔子阐述了孝的内涵,包括孝的地位与意义、阶段与层面、标准与作用、施孝方式等。
2.孝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2.1孝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简单的24个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是对中华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炼概括,其中所提倡的“诚信、友善”,把孝文化有效地衔接并涵盖进来。从其所蕴含的内容看,一方面,包含着对长辈的孝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长辈为尊的理念。我国几千年前的社会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也正是依托于长传幼、父传子的文明传承,并克服了代际传递的弊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力量。另一方面,包含着诚信的基因,是“诚实守信、以诚为本”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语“人无信不立”,这种诚信标准很大程度上还依托于对是否遵守孝道的评判。可以说,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量化依据的情况下,孝与不孝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守约的根本要求。
2.2孝文化是补齐中小学道德教育弱项的重要环节
孝文化研究,其核心要义是对孝道的尊重和对孝义的传承,本源是提升人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从当前来看,中小学学生在孝文化的传承上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比如学生“孝”意识淡薄的问题、“孝”教育缺失的问题、“孝”行为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家庭的初始教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与父母在中小学生童年阶段的引导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当然,在实际的孝文化教育过程中,由于体制尚未完善,部分青少年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再加上有些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所以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2.3孝文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中华几千年文化发展之路,孕育并发展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道德教育体系的内容。孝文化推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忠诚国家,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通之处,也为社会公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孝文化教育可以促进道德教育体系下学校各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作为分别独立的学科,不能固守于老套的体系,要有自己完善的学科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体现这门学科的社会价值。
3.孝文化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3.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孝文化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纽带,孝文化虽然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遗产,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其作用日渐发挥,对于巩固中华文化的精神地位和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倡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进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其中将孝文化自然而然地进行传承并贯穿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既顺应了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也有助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彼此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3.2以学校课堂教育弥补孝教育缺失问题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重分数轻德行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学校道德教育与文化课学习之间始终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要在学校教育中贯穿孝文化教育,就要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教育、报告讲座,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将学生的孝意识提高起来,在提高学生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意识的同时,切实在思想上提高其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校本教程、参观考察、融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识孝”教育,让学生了解孝道的由来,学习孝文化故事,树立“孝”意识。
3.3以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践行孝行为
孝文化不仅需要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建立牢固的文化理念,更加需要把孝道通过语言、行为和活动切实地在实践中予以传承。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倡导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在借助课堂教育传授孝文化的理论并促成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切实把中小学生孝行为的实践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网络平台、家庭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从养身行孝到养心、养志尽孝,体会孝行为的愉悦感、成就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3.4以家庭社会教育烘托孝文化传承氛围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孝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教育引起的思想转变、行孝行动,必然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对学生的家庭成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有助于形成尊老爱幼、敬老孝亲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同时,孝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方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睦相处的社会关系,这其中社区、街道和其他组织也是促成孝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
结束语
综合来看,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其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同时,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第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我们应思考如何正确把握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实施,使得孝文化的地位日渐凸显,如何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孝文化的发展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更多思考。
参考文献
[1]孙大军.新时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4):63-67.
[2]任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孝文化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20(1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