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以生为本 聚焦核心素养 ——例谈在语文新中考形势下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益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期   作者:赖 斌
[导读] 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一直被诟病,

        赖 斌
        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大运学校

        内容概要: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一直被诟病,症结在于老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笔者受教育经验影响,也困扰其中。语文新中考本质要求学生能有较好的热爱传统文化意识,熟练掌握阅读、理解较短文言文文段的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先学后教,重视朗读,巧设思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根基,达到涵养传统文化底蕴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以生为本  核心素养  教学效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之一。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让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头疼,让学生望而生畏,很难得有较大的获得感。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一直被诟病,症结在于老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笔者受教育经验影响,也困扰其中。语文新中考本质要求学生能有较好的热爱传统文化意识,熟练掌握阅读、理解较短文言文文段的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先学后教,重视朗读,巧设思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课文时,真切探索使用教学中的新方法,收获颇丰,让学生快乐遨游文言课文经典,达到涵养传统文化底蕴的最终目标。
        一、先学后教,厚植基础。
        文言文作品,因为一定的时代隔阂,古今文法差异和词意差别,导致学生阅读存在障碍;此时,先行自主学生的阅读体会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课文,是《庄子》中的教学名篇,作为先秦诸子文学,阅读有一定难度。该单元要求要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而翻译使我们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学中,采用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生生互助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大部分问题解决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积极性也高,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但是,难点的理解还是存在的,“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尽管有注解,但是学生理解不到位,老师及时解惑,引导学生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该字意思为“肯定的”。还有“请循其本”的解释偏难,学生理解不够,本着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领悟到“请回到这个话题的开始。”在解决了诸多难点之后,学生能自如翻译出全文,便能“高瞻远瞩”,掌握全文的准确意思,为下一步的教学推进奠定扎实基础。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为文言文教学厚植了良好的基础,以适应语文新中考的素质要求。
        二、重读体味,披文入情。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可以深入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课文。善于运用朗读的手法是以生为本、聚焦核心理念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和做法,朗读可以发挥重要的教学引领作用。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之中,笔者大量运用学生朗读的教法,帮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领悟感情的变化。

在初读课文之时,笔者根据学生的朗读,快速得到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在纠正学生错误读音之后,笔者进一步安排学生根据朗读的阶梯式要求,让学生尝试读准节奏,读准断句,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意思。之后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要求,要求学生揣摩文中庄子和惠子的语气、语调分角色配合朗读,深入理解文中感叹号和句号的区别。在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文中庄子的机智、巧辩,也感受到了惠子的一丝狡猾,为下一步更深入进行课文的探究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新中考对文言文段的理解要求更高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积淀深厚的理解基础,便可以较轻松应对新中考的语文素养要求。
        三、巧设思辨,乐在其中。
    作为本课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是必须要突破的一个重点。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推动课堂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形式。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课文深入解读,笔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学生听此问题,观点表达欲望强烈,纷纷举手抢答,笔者在教学中并不急于作站队和判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有专家认为,“学会比较鉴别,善于从矛盾中发问,求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激烈的观点交锋中,学生渐渐弄清了庄子和惠子论辩智慧和技巧的高超,并在交流中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点燃学生创造欲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课中,最为精彩的问题是一个绝大部分教师容易忽略的细节,那就是对课文中那一幅插图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发问:文章插图中两人,哪一位应该是庄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追问下,学生慢慢认识到,插图中从容淡定的老者,才最有可能是智慧的庄子。这与文中庄子第一个判断“鲦鱼出游从容,此鱼之乐也”不谋而合。更与庄子深厚体系中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完全契合。学生此时此刻,都恍然大悟。笔者乘机再补充“惠子相梁”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余味中品读着庄子深邃的思想。
    语文新中考突出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要求,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重排组合,发掘学生的思辨深度,以增强学生的解悟能力。
        四、熟诵增感,受益终生。
         作为古诗文单元学习,该单元要求在反复诵读基础上,培养文言文语感,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此环节,笔者设置挑战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咀嚼品味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论辩艺术和庄子思想的领悟。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书声琅琅,你争我赶,互不相让,课堂氛围浓厚,很快有学生完成挑战任务,锻炼了很好的语言感知力。
         语文新中考突出学生熟练掌握文言基础能力,本环节的创设,重在落实以生为本,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性课程的特质,以读领学,以读促悟,有力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印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道理。
    语文新中考带来教学的新指向标,催生出教学新思维、新思路。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开启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先学后教,重视朗读,巧设思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益,较好地解决了文言文难教、难学的痼疾,让笔者和学生都很好地享受到了教学的获得感!让学生快乐遨游文言课文经典,达到涵养传统文化底蕴的最终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