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新岭小学校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提高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各种学习和教学研讨活动。校本教研具有组织方便、针对性强、参与程度高、便于反复研讨等优点。如果长期坚持,组织得当,对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会有意想不得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学校为研究基地,通过强化教师的业务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提升和学校强有力的支持,控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校本教研;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引言
学校刚成立之时,教师都是从学校选调而来,大多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教师,全校教师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这些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里的教研员来学校听课,都是满面愁容直摇头。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问题,当时就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摆在学校发展面前。怎么办?学校不可能把大批教师派到一些先进学校或外地集中培训,一是解决不了工学矛盾,二是学校当时也没有资金。学校领导决定把“校本教研”作為学校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把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当成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那么,学校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强化业务引领,培养“科研型”教师
1.“名师”示范,专家“面授”
学校买来了近几年来国家和小学各科优质大赛的光盘,通过教研室、师训中心找来市优秀教师说、授、评课的视频录像,每周以学科组为单位观看,看后写心得,再开研讨会;然后,让本校教师仿照这些优秀教师备课、上课,再评。就这样,学校花很少的钱请来了各级“名师”,带动着这帮青年教师夜以继日的学习和研究。
学校邀请教研员隔三叉五来学校听老师的随堂课,听完之后面对面地讲评;利用现代科技,搭建“空中连线”直播课堂,与郑州市的专家视频互动,专家们在郑州就可以听到九小教师的讲课,现场为教师答疑解惑。
2.教师同读一本书
学校每学期初都会发起一个“认读书名”活动,由教研组长结合本组教师意见,推荐一至三本“当期教师必读书”。学校的要求是,这些书必须是业务指导性强的教育专著。学校统一购买后发给老师。同教研组的老师同读一本书,大家都要写读书心得,在规定的时间召开读书会。
3.专题研究
为了让教研更深入,解决教学难题,让青年教师“能思考”、“会研究”和形成教学技能,学校大力推进专题研究工作。学校的说、授、评“三课”活动均有“指向性”,从不泛泛而谈,无目标的“研”。一个阶段解决一个教研问题,这个“阶段”可能是一节课,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或更长,要依据“专题”的性质而定。以语文学科为例,已经开展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专题研究活动,每项用时一个学期左右。而识字教学又可分解为“随文识字”、“联想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字理识字”、“拆字识字”、“添减笔或部件识字”、“谜语识字法”等,这些问题大多可以用一节课来研讨。其它学科也是一样,校本教研必须要有指向性,也就是专题研究。
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并幸运地成为了全教科研基地。学校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必须参与课题研究。近五年来,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参与了级课题研究,每位教师的结题数均在两个以上。省市级课题结题十二个,正在研究的省市级课题6个。有95%以上教师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4.集中培训
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培训。由教导处依据教师当前的薄弱环节和业务成长需要,精选培训内容。由学科组内教师轮番宣讲。
每年8月份,学校把教师集中到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为每位教师发一本《培训手册》,评选出优秀学员数名,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强化同伴互助,凝具成长“合力”
1.打造“12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含义是:第一个“1”是指一节课;“2”是指两次备课、两次上课;第二个“1”是指形成一篇经验总结。学校各学科都成立有“中心教研组”,是由本校学科组的业务骨干组成为“草根专家团”,一般3-5人。“中心教研组”的老师听青年教师讲授某一节课后,立即组织“会诊研讨”,授课老师在研讨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二次去听,听后再次“会诊研讨”;最后,由授课教师依据研讨情况形成经验总结小论文。
2.实施“青蓝工程”。把校内比较优秀的教师聘为“蓝”教师,让其他教师成为“蓝”教师的徒弟,也就是“青”教师。实行“师徒结对”的办法,来实行同伴互助和相互带动成长。
3.开办“小师大讲堂”。学校把上教研课的大教室命名为“争鸣室”,其实也是老师的业务大讲堂。无论是谁,均可以上台发言,言者无罪。学校鼓励教师上台分享自己的教育理想、思想、作法或故事等。
4.举行优质课比赛,努力向“对手”学习。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优质课比赛,把比赛结果作为向高一级优质课比赛的推荐依据。每场比赛结束时,会由学校特邀的评委对授课教师面对面点评,选手互评。大家既是“对手”,又是一同成长的“伙伴”。
三、强化阶段性总结,借反思促成长
1.课堂反思。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在每节课后必须写“课后反思”,如实记录备课、上课的得与失,字数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
2.个案反思。听别人讲课或讲座,必须要有个人的思考。学校规定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必须上一节“汇报课”,或在学科组内做一次专题讲座,以汇报参加此次活动的心得,供大家分享。
3.设立“教师业务成长记录袋”。每学期初,学科组为每位教师下发一只档案袋,上面有“规定目录”和“自选目录”。教师可以把自己参与学科组、学校或校外业务活动的反思总结随时装进去,也可把读书心得、教育叙事等资料装进去。每学期末,学校把每位教师的“业务成长记录袋”收上来,评选出当期“学校业务成长最美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强化学校支持,教师业务成长有“靠山”
1.财力支持。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设奖的种类最多,不但有“精神鼓励”,还有“物质奖励”。课题研究,无论是哪一级,只要成功结题,学校就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效果好,班级管理好,就可获评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每学期评选一次,学校把他们的大幅照片悬挂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2.学校领导在教师业务成长上亲力亲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蹲班包年级”,和教师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带头讲示范课或做讲座。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无特权,要听从教研组长的安排,讨论会上要像老师一样积极发言。
通过多方面、不同形式地对校本教研的强化,学校青年教师参与业务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对教科研形成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快速提升,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小学也从一个不知名的、落后的学校,一跃成为一所大家信得过的先进学校。
参考文献
① 李玉倩. 帮“学困生”走出“困”境[J]. 小学教学参考,2020(15):95-96.
② 何玉玲. 浅议学困生转化的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20(13):33-34.
③ 何忠秋. 爱心教育促进学困生的转化[J]. 贵州教育,2020(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