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  王文美
[导读]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文美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人才目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对接行业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数量明显增加,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既要满足复合型现代社会的发展,又要以社会需求相符合。随着现代教育、经济、政治体系的快速发展,人们发展职业教育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等问题。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求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服从这个目标,遵循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进行积极调整,遵循行业规模和建设需要,让课程安排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就业能力强的人才。文章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合理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1.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1.1定位模糊、难以评价
        在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授课内容均不统一,部分高校开设了高职语文课程,高职人才培养的定期却不清晰。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课程定位主要有三种:①技术派,语文课程要传授真实的、工具型的语文技能,高职语文就是实用型语文。这一类高职院校教育培养重点在于应用写作、口语表达、辩论技巧、交流技巧等方面,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在学习之后立马就可以检测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该教学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是忽视了美育功能,这与当前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等目标背道而驰。②美育派,这是高职课程中经常学习经典文学代表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种高职语文课程虽然具备美育和教化功能,但是显然与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要求不符合;③这种类型综合了前两种类型,满足技术,也满足美育功能。三种类型的语文除了技术派尚可量化之外,另外两种标准难以量化[1]。
        1.2课程效果
        语文教学背负了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其他一切学科的学习做铺垫的功能,除了培养综合能力之外要求学生具备良好人格、品德修养,从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通过语文教育实现这些过程非常漫长,这是语文素质教育开展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也是区别其他教育的突出特征,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运用即可,但是语文知识效果主要是影响未来人生。语文课程在有充足课时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养成。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这些方面无论哪一个都很难实现,也无法实现学校对其本身的期望。技术派、美育派、技术+美育派三个类别教学无法量化,测试也无法达到具体标准,课程无法通过课时显著的体现出来。部分院线因为看不到语文开设的真实效果,因此不开设语文课程的学习。
        1.3素质培养时间长
        和本科院校的教学相比高职语文有其本身的特征,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育的铺存在差异,要实现美育功能需要学生阅读大量名著接受艺术熏陶,领略高雅艺术和提高人文情怀,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功底,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但是从生源质量、学生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来看高职院校实现美育功能难度很大,高职院校三年制学习,有一年时间为实训学习,学习时间减少,与要求生产矛盾。加上高职学校门槛低基础理论薄弱,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更是困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为了适应企业、社会生产的需要。
        1.4难以与岗位建立联系
        目前双证书制度的实行要求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全覆盖、技能、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专业资格证书、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推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吸引力巨大。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改革,要求以专业课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实现岗位培养要求,因此专业课程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的联系,而高职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很难与岗位产生联系[2]。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等都有等级证书的优势,语文则没有。
        2.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对策
        2.1明确定位
        在发展过中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和培养人才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完成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要与就业需求一致,打破传统的课程标准,按照不同专业对语文知识、技能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育,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避免评价体系单一,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建立大语文观念
        打破语文教材观念深化语文内涵,将语文知识与选修课程内容相结合,以选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弥补语文素质不足的理念。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日常联系,延伸高职语文课堂。
        2.3 深化教学质量
        在课程开设中根据高职学生学习时间不多、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材料和内容,重视学校内部材料的更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全面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学习不被局限[3]。
        2.4 发展精品课程
        以精品课程发展为契机打造专属语文的教学模式,完善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同时更新教学体系,横向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实现教学改革,教学课程建设;纵向则强调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朝着更高级的精品课程发展,提高课程品质的同时明确课程对学生发挥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运用语文的能力。实际上高职院校采用合理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在当前也很难立竿见影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通过的改革、影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端正三观,健康成长,更好就业。
        结束语: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强调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个人素质的提升,在现代教育体系的带动下减少差距,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漫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刍议[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3):52.
        [2]陈丽.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10):P.1-1.
        [3]裘兰兰, 李明梅. 基于职业发展导向的高职院校特色社团建设[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017(012):189-191,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