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其伟
廊坊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
摘要:体育锻炼是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新的体育教育视野下,要加强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视野;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引言
体育教育的新视野下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善与革新,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能全程以学生为中心,去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流程与教学程序等。同时,中学体育教师应真正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由此,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增强学生体质,并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教法单一
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受场地器材、天气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为主要教学项目。学生经过小学体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中学体育课学习应以提高技能质量、纠正错误动作和实战应用为主。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教学内容与小学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仍以单项技术动作学习为主,缺乏技术应用和战术的学习,体育课也就很难吸引学生专注学习。课堂中教师教法单一,主要还是以讲解示范为主,学生模仿性的重复性练习,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致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愿参与到练习中来。
1.2体育课中“教学比赛”环节缺失
教学中缺乏教学比赛环节,学生所学技术动作没有实践机会,学生无法体验到成功的感受,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对于规则的学习成了纸上谈兵,无法在比赛中切身体会。
1.3体育教育理论缺乏创新
中学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理论创新不足,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发展动力不足,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体育教学缺乏理论创新是制约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2体育教育新视野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2.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体育意识
2.1.1终身学习,全民运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体育课程一度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在这种局面下,中学体育课堂通常只是传授具体的体育技能,而忽视了更高层面的对于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全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因此,提及创新,必须把这种意识作为课程培养的一种目标并在具体的实践之中践行。例如,在体育课程中问及到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坚持情况及其收获、谈及社会各群体的体育锻炼情况,在春风化雨的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地深化终身学习、全民运动的观念。
2.1.2规则意识,创新意识
小到一个动作的规范,大到某项体育技能的比赛规则、得分标准,无一不体现着体育的规则性、规范性。同时,各种健身动作的层出不穷,健身动作的设计被纳入相关职业的资格考试等又无一不体现着体育的创新性。怎样革新教学思路规则与创新是绕不开的道路。在技能的教学中穿插规则的介绍与重要性的强调,不失为设计教学思路与方式的一种新方法。
2.2运动认知与技能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能力,如果将它比喻为同心圆,那么它是由若干个圈层叠加起来的,而这个同心圆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学生对运动项目本身的认知以及对其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当对学生从运动认知与技能的培养开始做起。以田径项目为例,作为传统的体育大项目,它又包括了若各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又会再具体划分为更多小的项目。以跑步这一项为例,仅从距离上划分就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含马拉松跑)。从跑步形式上,包括单人跑、接力跑等。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各个跑步类型的正确认知。比如,100米短距离跑步,它侧重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800米乃至于更长距离的马拉松跑步,它则侧重于长时间的耐力素质。可以发现,爆发力与耐力,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如果学生从耐力的角度去训练短跑,用爆发力的角度去训练长跑,显然不太合适。唯有适配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让训练更加有效与高效。因此,教师要将基本的动作要领,运动规则,训练方法等逐一地教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对运动项目本身有一个正确、清晰、完整的认知与理解
2.3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营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教育内容和形式都采用了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中,将游戏教学方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法等,引入了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中。教师在引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时,要坚持以生为本这一核心教学理念。让学生全面感受新颖的体育内容和体育形式的同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死板的体育训练内容和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跑步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围绕操场跑,改成让学生从操场的对角跑,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学体育实践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民间体育项目。如武术、花式排球、丢手绢儿等等,从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教师通过引入新的体育教学项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2.4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本着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严格落实教学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培养方案,满足现实教学要求。优化体育教育理论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发展动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
2.5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相联系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借助体育课这个与学生进行频繁沟通交流和接触的渠道,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解决。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在人格完善、心理发展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定期开展德育教学,向学生宣传先进思想,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体育教育的新视野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能积极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模式,令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氛围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身心能获得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发挥体育学科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杨.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11):190-191.
[2]詹炳炳.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7):121.
[3]颜志斌.创新理念融合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民营科技,2019(15):239.
[4]李小艳.浅析如何提中学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徐贤宏.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信息化教学,2018(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