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何彦琳
[导读] 受到变幻莫测色彩的吸引,绝大部分小学生都对绘画有着极高的兴趣。

        何彦琳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受到变幻莫测色彩的吸引,绝大部分小学生都对绘画有着极高的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渐向小学美术教学投来了更多的关注目光,但是,倘若美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输过于重视,而没有融入一定的趣味性教学元素,则会对学生绘画兴趣的维持产生不利影响,继而影响到学生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迎合教育改革的需要,让学生保持较高的绘画兴致,教师要善于融入趣味性元素,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表演形式;美术竞赛;综合素养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美学感悟的提升,以及美术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美术课程的开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备受关注,甚至还被看作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逐步提升,使其教育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全面了解与构建趣味性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优化课堂时间利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质量,教师必须对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安排,时刻将这项内容重视起来。当教师对趣味性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时,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方式要求,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达到趣味性增加的目的,促使学生在知识探索方面更加积极,提高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这个模式中,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习中,对学生实际学情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并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推动学生良好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大部分学生存在忽视美术学习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主动性不太重视,只是单方面地传输相关美术知识,没有进行密切的双向互动,往往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而通过实施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以更好地方式对学生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科素养培养
        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深远,小学美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比之下,缺少对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不能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传递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并缺少过多的主动思考,影响到学生良好艺术修养的有效培养。
        (二)学生缺乏浓厚兴趣
        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美术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选择持续不断为学生灌输知识,这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到美术学习极其枯燥,继而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加上一些教师并没有融入丰富的趣味性元素,将关注点放到了教材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采用表演形式,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种绘画方式,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采用将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在材料和工具的辅助下,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并创作出完整美术作品,并通过视觉感官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传递,表达相关情感,对人们心理和视觉产生双重冲击。通过表演的形式,可以使美术更加生动,领略作品的力量与魅力所在,有助于学生萌生学习兴趣。

在表演的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多种多样的道具、肢体动作等,实现角色的转变,并将表演的艺术情感隔空传递给观众。
        例如,在学习“面具的种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面具,并与家人共同配合制作出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后将面具带到班上应用于话剧表演中,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与沟通,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二)举办美术竞赛,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激烈的美术竞赛,一方面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自信,明确自身的劣势,并有目的地对自身进行完善,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积极、自主。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点,举办形式多样的美术竞赛活动,在趣味性的竞赛中,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与发展,构建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心中的校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创作小组,并在小组内围绕“心中的校园”蓝图完成讨论与设计,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旧纸盒、直尺、双面胶等工具,结合设计图进行制作,并举办别具匠心的“学校校园环境竞标会”,最终以最具美感和创意的作品获胜,并授予获胜组一定的奖励。由此,学生可以在小组创作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并从中受到感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且心理尚未成熟,通过引入游戏教学的方式,使教学方法趋于渗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通过“玩”的形式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实践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巧妙设计,使其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由此使美术欣赏教学朝着趣味性的方向发展,潜移默化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汽车博览会”时,通过对汽车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汽车结构与色彩等进行想象,最终自主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汽车,之后举办赛车游戏。受到探索心和好胜心的驱使,学生通常会更加主动去创造自己想象的作品。赛车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品,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及时的评价,使绘画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更加努力来完善自己;让绘画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可以因此受到鼓励,明白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四)融入音乐播放,让课堂气氛更鲜活
同是艺术,音乐与美术总有分不开的关系。很多美术公开课中老师们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都会用音乐作为创作的背景音乐,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利用音乐的元素,能让内容更丰满。
例如,在学习“美妙多变的线条”时,将线条与声音相对应:钢琴是温柔的波浪线;电吉他是硬朗的折线;竖琴是飘渺的虚线;大提琴是长短不一的直线。三角铁是平面三要素的点,大鼓就是不可缺少的面(即是色块)。每首音乐由不同的学器,奏出不同的旋律。同学们先听音乐,再跟着节奏结合自己的感觉,把各种线条、点、面这三要素在绘画中展现出来,画面既生动又活泼。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课堂创作效果更丰富。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创建趣味性教学模式,对于优化课堂时间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游戏教学、采用表演形式、举办美术竞赛等方法,来构建趣味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全力以赴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娜.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146-147.
        [2]温永瑜.浅析如何突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J].家长,2020(33):134-135.
        [3]胡玥绚.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