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颜显康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语言类的科目

        颜显康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中心小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属于语言类的科目,课本中的文章也是语言艺术的体现,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整体课堂效果和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语言这门艺术,使用标准普通话、发音规范、吐字清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等。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的语言更为风趣幽默、声情并茂,那么必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影响之下提升自身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本文是针对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探析为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引言: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分为专业语言、情感语言、肢体语言。专业语言要准确精炼;情感语言应妙趣横生、抑扬顿挫;肢体语言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等。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同时,教学语言也能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语言中的艺术性,通过规范自身语言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语言带来的魅力,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语言啰嗦重复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语言使用过于随意化,经常就同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导致教学语言较为啰嗦和重复。教师教学语言啰嗦会容易使学生产生茫然,不能准确的把握学习重点和关键。其次,啰嗦的语言也会打断学生思考的时间,容易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思维受到教师的抑制,导致学生自主性不强,缺乏对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会逐渐的流逝,严重破坏了语文学科中语言的美感。
        (二)教学语言模糊不清
        教师教学语言模糊不清是指教师在提问或讲解知识内容时,模棱两可,没有清楚的表达出实际的目的,导致学生难以进行分析,可能学习思维也会有所偏差。其次,教师教学语言模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比如,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进行思考,但因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清晰,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室内一片寂静。教师会因学生回答不上问题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也会因教师提出问题不够清晰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整体课程进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语言单调乏味
        语文本就是一种语言类的学科,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用词非常寡淡,教学语言像一杯白开水,单调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上充满了“对不对”“明白不明白”“是不是”等缺乏思维的、机械程序化的语言。其次,教师在进行评价时,经常说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在低年级阶段可能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缺乏新意的评价,长时间如此也将难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评价应当是基于真实性的评价,而不是循环播放的评价。
        (四)教学语言缺乏依据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任何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在教学时没有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使得教学语言的使用缺乏依据或根本与实际不相符。部分教师认为等到学生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所以并不用太过于纠结语言使用是否准确。教师的任务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如果身为学生们的教师都没有注重自身的语言,经常空口无凭、信口开河,会给学生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实情,不说没有依据的话,如果只是教师的推断,那么教师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而不能误导学生。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采用规范、简洁的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并且要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化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性,准确的进行表达,才能有效的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疲劳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提问学生:“田忌是用什么方式赢得了比赛”,学生在回答时七零八落,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简洁的方式进行提问。教师:“在第二场比赛中,田忌的三匹马分别对应了对方的什么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能更为了解知识重点,条理也会更为清晰。
        (二)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在教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带来的疲累感,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欲望。语言艺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教师运用充满幽默感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更为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思考和成长,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教师,同时也能让学生由喜欢教师上升到喜欢教师讲解的科目,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用。
        (三)充分把握语言使用时的尺度
        语言使用的尺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授课时语言,二是教师在维持纪律、解决学生矛盾时所采用的语言。首先,教师在授课时用到的语言,教师应当把好课堂语言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说空话、大话,而是有理有据的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在学习《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民间传言七月七日当天,在一棵葡萄树下能够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谈话。这一篇文章本就是神话故事,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误导学生民间传言是真实的,那么学生也就会信以为真。教育应当具有科学性,不能只是信口开河,最终造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区别真实故事与神话故事,使学生秉持着科学的态度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要注重日常与学生共沟通时语言的尺度。比如两个学生之前发生了矛盾,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苛责,可以将其转化成一种活跃气氛的方式。教师可以说:“学生们是不是听课太累了,这两个学生想给大家表演一段二人转呀”缓和学生气氛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化解矛盾。
        (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用来完成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媒介,语言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其表达形式也较为丰富,借助人们的肢体形态、表情等,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学生带入到课本的学习当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进行阅读。在描述母亲对作者的点评时,语气上扬,再融入一些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母亲对作者的爱,在描述父亲对作者的点评时,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表情,如皱眉、神色严谨等,让学生体会父亲的威严。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学生也会真正深入到文章的学习当中,提升教学效率。
        (五)注重教学评价语言的精准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注重语言的精准性,避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细节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够通顺,那么教师可以跟学生说:“虽然你没有通顺的阅读下来,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生字生词的读音非常准确,再接再厉”。针对细节的评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认真的态度,有效的教学语言的单调性。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使用语言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整洁性、幽默性、准确性等,追求更具艺术性的语言,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反省自身,规范自己对于语言的使用,在无形当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艺术的应用[J].学周刊,2020(33):95-96.
        [2]杭苏瑾.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艺术[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72-73.
        [3]西道加.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