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大班幼儿在户外体能大循环中自主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胡瑾
[导读] 为更好地增强幼儿体能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胡瑾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幼儿园 湖北省 宜昌市443600
        摘要:为更好地增强幼儿体能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户外大循环是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的,尝试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在不同气候、时间,合理利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体能循环;自主能力探究
        引言:在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动作发展的目标后,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器械使用的时机以及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的大循环活动从万能点、平衡木、轮胎、木梯、大型玩具、彩色水桶、爬行垫、攀爬架、羊角球等操场上一切可以移动的器材开始进行搭建。整个循环活动引导幼儿在户外以走、跑、爬、跳、翻阅以及平衡这几个大方向为运动内容让幼儿的动作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控制练习节奏与密度,合理安排每个区域的人员的工作职责(即:对每个区域器械的使用和幼儿安全保护),指导教师根据幼儿运动的密度引导幼儿更新大循环中的个别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带给了幼儿不一样的新鲜感,激发运动兴趣,挖掘运动潜能;通过大循环中自主拼搭设计的模式,使孩子的创造力与体质均得到增强。
        一、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条件,科学规划体能大循环活动区域(教师)
        我们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置了跨跳区、钻爬区、平衡区、翻越区等。在设置区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活动量的大小和基本动作的难易。在每个活动区根据区域功能提供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活动器械,满足孩子自主设计及拼搭的需要,使他们搭建的兴趣、能力都得到发展。为了确保大循环运动常态化,我们制定了可行性的活动计划;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又保证了大循环运动的合理性。在大循环模式中教师做好大方向的规划,例如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将体育课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将大循环的整体框架和节奏都把握好,至于搭建的内容就留给孩子们自我发挥。通过孩子们搭建的内容,和幼儿的尝试,再跟幼儿一起探讨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调整。老师先行的整体规划既保证了孩子户外活动的高效有序,又留给了孩子们自主创造、设计的空间。使孩子的脑力和耐力都在不断增强,体质也得到提高。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促进幼儿全面协调的发展(幼儿自主活动)
        体育器械是支撑孩子发展基本运动的载体,是幼儿提高能力、积累经验的媒介。因此,在各活动区内,我们提供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同层次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场地设施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因地制宜,使材料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幼儿乐在其中。
        1.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游戏性。
        如大二班设置的爬行区——野战军。一个男孩子说我们分成左右俩队,其他的孩子们都跑去拿爬行垫,合作就这样展开了。学校的爬行垫正好有多种颜色,有个小朋友就想到了要用颜色区分男孩、女孩的队列,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拥护。野战军的游戏情境就这样初见雏形。这个构想非常的好,可以激发幼儿能快速匍匐前进的兴趣。又如大三班平衡区“跨过鸭绿江”。教师告知本班的场景主题后,幼儿开始利用室外建构的小木块搭建了小巧,有的孩子去搬取幼儿园的成品的平衡木,还有的小朋友去搬来了轮胎,木板等。他们脑洞全开,利用操场上一切低矮的材料设置成了各种高低不同的平衡挑战。幼儿通过环境不断强化了走平衡的要领。再如大四班的“探险寻宝”,教师在侧翻滚区的地垫俩边,设置了红色标识,暗示“水下有危险”,一定要保持身体在侧翻滚时,利用身体的惯性,直行、翻滚,不要掉到水里让鲨鱼“吃”了。
        2.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挑战性。
        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意志品质。

为此,我们的器材是整个操场上所有的器材都可以搬动,例如攀爬架上可以移动的不同宽面、不同高度的梯子。刚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可以拿些什么,还是局限在常规的器材中,比如旁边的轮胎,塑料平衡木等成品的玩具、器材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开始在操场上寻找一切可以搬动的、利用的东西。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不仅搭建出各种各样的障碍跑道,还能在梯子上双手变换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游戏的愉悦感、成功感得到满足。通过自主的搭建,孩子们把“梯子”和不同器械的组合生成了有趣的运动,利用梯子和轮胎组合,横、竖、平、斜等多种形式的摆法,这些都是孩子们乐于尝试,积极探索的成果。
        3.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层次性。
        材料要吸引幼儿,使幼儿喜欢玩,愿意玩,应该经常引导幼儿更换运动的方式,努力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锻炼空间。如:平衡区提供地垫、滑滑梯等形式,地垫长度不一,有远有近,幼儿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站位,进行平衡练习。有易有难让幼儿根据自己发展水平选择器材。
        4.巧用标志物,培养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孩子顺利开展大循环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比如:我们在幼儿常用的器械材料旁放置图标,孩子看到这些,既感兴趣,又不知不觉地明白了运动的规则。大循环活动使孩子能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选择材料和玩法,孩子在活动中通过一起搬运、搭建所需的材料,一起讨论玩法,一起拓展新玩法,一起合作游戏等等,提高了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
        5.探索体育器械的玩法,发挥其运动价值。
        在我园,万能点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运动材料。关于万能点的玩法层出不穷。在大循环活动中,幼儿可以将万能点平铺各种造型,搭成路线走平衡;还有的孩子利用连接棒将万能点拼搭成跨栏,让孩子跨越障碍物;后来我们还有人把万能点拼成车子,成了大循环中的“交通工具”。总之,一种材料使用方法的改变,让幼儿时时保持新鲜感,让孩子在实践中提升兴趣,在兴趣中锻炼能力。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高幼儿成功感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喜欢运动。如:在“平衡”线路的搭建上,我们引导幼儿设置不同类型的线路,这各种线路自然难以就有了差别,有的孩子搭建直道平衡木,有的就去搭建间隔平衡木,还有的幼儿搬来幼儿园成品的弯形塑料小桥。孩子根据能力自由选择,有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主动尝试过不同的平衡木。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大循环户外活动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体力、智力和能力条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通过常规化的大循环活动,通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自主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勇敢拼搏的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独立能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师的领导能力,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为幼儿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一次次的大循环活动中,我们不断积累知识,引导孩子探究新的玩法,使孩子在探究体育器械、与体育器械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每次大循环后,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深刻感受到“体能循环”精神的影响力,解读体育活动——以儿童为本,培养个性、健康儿童;感受运动——以儿童为本,共构构建健康、快乐家园。
        参考文献
        [1]沈艳捷.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235-236.
        [2]乔贤.开展游戏化体育活动  促进幼儿体能发展[J].现代交际,2020(03):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