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仙桃小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摘要:以加强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讨论“知行合一”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明确“知行合一”理论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与体现,从扎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调整语文教学流程与方案、加强表达与引导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使“知行合一”理论和语文课堂教学深入融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以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知行合一”理论;小学;语文学科;学习效率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知”代表人内心产生的觉知,也可以理解为对待事物的认知,“行”即是人作出的实际行为。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应用知行合一的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形成自己认知的同时,也可以付诸实践,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是知行合一的实际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很多学生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不能完全正确认知,所以也限制了对语文学习效率提升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要做好引导工作,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正确应用知行合一。
一、“知行合一”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由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属于传统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可以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地进行[1]。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建议渗透“知行合一”理论,对待语文知识除了要掌握与了解之外,还应该要在实践行动中体现。特别是现代化教育领域,教师面对问题需要秉持客观、全方位的态度,基于语文教学实践工作带领学生学习,树立“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加强语文核心素养,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目标,执行“知行合一”理论,需要在思想、行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正所谓“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通过“知”可以发现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立足于“行”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与理念,引导学生转变自身的学生观念,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行合一”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扎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处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育领域需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例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有非常广泛地使用,虽然为教师搜集资料、三维立体的展示知识点提供便利,但是要想扎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还是需要教师切身示范与指导,降低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性。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理念,该理念也可以帮助扎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2]。学生的学习重点集中在基础知识与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上,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在实践中加以体现,既能够加强语文学习效率,又可以优化课堂学习的效果,有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作为教师,承担着语文课堂上引导者的职责,要想实现“知行合一”理论的深入渗透,教师要从自身着手提高专业水平与专业素质,例如普通话达标、加强文学素养等,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着手,加强语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立足于素质教学环境,只有保证教师个人基本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才可以正确带领学生认知“知行合一”理论,实现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认知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人教版中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认、写所有生字、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加以应用。在学习、阅读中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形成“知行合一”思维,阅读本课内容,找出描述小兴安岭景色的词语、段落,学会本课生字、词的含义与使用方法。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内容与结构,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学生在“知行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对本课基础内容形成深入的认知,可以根据所有生字、词进行造句,实现教材中的知识在实际对话中的应用。另外,透过课文欣赏小兴安岭的景色,发挥“知行合一”的优势扎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调整语文教学流程与方案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不断调整各个环节与方案,加强教学设计合理性。尤其是在“知行合一”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时要做好准备,了解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阅读、剖析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为目标完善教学方案。因为“知行合一”提倡“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点要求,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修改教学方案[3]。设定语文教学目标,将教学流程尽可能地简化。如果教学目标数量多,难免会过于杂乱,无法突出重点,学生很难把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例如人教版《守株待兔》这一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本课学习效率,在“知行合一”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了两个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应用本课生字词;(2)朗诵全文之后理解故事情节。虽然设置两个教学目标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朗诵阅读过程中,抓住这一片寓言故事的重点内容,了解其寓意。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可以扎实学生的基础,今后生活中日常交流也可以熟练运用。在教学目标引导下,教师备课阶段优化交流环节,首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标注所有生字词,其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故事梗概,可以掌握《守株待兔》的真正含义,为其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发挥“知行合一”理论作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表达与引导
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把控课堂,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精确地传递给学生,而且要保证精炼,学生可以快速抓住学习重点、明确兴趣点,从理解与学生的过程中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表达形式,将学习到的字词在日常交流中应用,注重语言表达,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知行合一”理论,教师更应该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引导,采用趣味性、流畅的语言,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精卫填海》这一课,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本课内容,由教师示范,或者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到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随后,为了体现出“知行合一”在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本课神话故事内容发表个人感想,感受精卫鸟精神与人格魅力,这一环节学生对本课内容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为实践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知行合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高效地完成本课内容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知行合一”理论提倡“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在语文课堂上了解、正确认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并且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了发挥出“知行合一”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推动作用,教授以在课堂上必须加强引导,向学生渗透“知行合一”理论,首先要对该理论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应用。既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又可以创新学生理念,使语文基础更为扎实。
参考文献:
[1]张姝婧.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11.
[2]张蕊.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19.
[3]董红调.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07):140-141.
[4]贺敏.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