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涛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
摘要: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教师语文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引言: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都蕴含着中华的传统文化,教师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国内外文学作品,一些古诗词文章都是描写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民间疾苦,也能够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 的爱国情怀。内涵丰富的词句都会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和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碰撞,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得到升华,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都是利用汉字流传至今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子,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和审美情趣。教师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继承下去,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语文教材中包含传统文化的地方,都是比较生动形象的一些古诗词句等,教师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就能够容易接受。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会对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有所感悟,学生也就会更加有兴趣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利用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学生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教师和工具书比较依赖,语文的教材中包含着很多部分的教学内容,如文言文、古诗词和阅读等,这些都包含着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悟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多的高中生对语文的文言文理解很困难,在理解文言文时都会借助一些工具书,有时还会上网百度搜索。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想要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传统文化的思想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影响,人们在日常的与人交流沟通中都会用到一些成语或者古文。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还没有文化欣赏的能力,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比较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也就有限。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要学生背诵一些教材上的名言警句,还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也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对于一些不良传统文化也要学会舍去。目前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教师也只是单纯地直接翻译过来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并没有得到感悟,学生也不能够完全地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瑰宝,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文言文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也就是在弘扬光大,语文就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语文的知识内容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教师为学生讲解文言文时都是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然后再结合到一起,都是一些零星的碎片化讲解,学生不能够整体地对文言文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感悟,这样会逐渐地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不能够完全地掌握和理解文言文的知识内容。教师应该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学生也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学生就能够有效地接受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例如,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结合文章作者写作的背景,来分析文章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也就更能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学生也会感悟到作者辛弃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惆怅心情,也能够体现出作者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这其中就富含着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轻松容易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二)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的古诗词中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传统的文化趣味,教师要深度挖掘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能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古诗词描述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讲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感悟,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可以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来讲解语文的古诗词,利用情境将古诗词的意境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结合情境来理解古诗词表达的含义,学生也能够体验感悟到其中的意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在高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教师依据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有所触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学生也会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古诗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启发。例如,学习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时,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的繁华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阅读来分析感悟,体会作者描述的繁荣景象,让学生闭眼想象杭州街道上的盛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教师可以用精美的语言来创设出情境,让学生根据词的描述来想象杭州的繁华盛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其中的意境。
(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深入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才能够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前,要先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找到适合的地方渗透进传统文化的元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果强行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就会误导学生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得不到提升。例如阅读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先让学生多次阅读这首词,使学生能够感悟出作品的主旨思想,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创作的背景,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这首词是毛泽东在国共合作之初,再一次到长沙的橘子洲后作出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感悟出作者抒发的情感,体验到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高中生有义务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担。语文的教学内容很多都具有传统文化,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比较合情合理,有很高的契合性,使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刘福.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8:148-148.
[2]宋锡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
[3]杨尉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57-57.
[4]叶章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