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柯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桐琴镇中心小学 321200
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在写作的时候水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进行研究,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提升策略;培养
引言
语文的魅力在于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新课程标淮对一到三学段的小学生提出了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足以看出朗读课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朗读的训练,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但目前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读其中的某几段,虽然学生可以读得很流畅,但是缺乏情感且没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只浮于表面,学生无法从课文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久而久之朗读就会成为一种应付公事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朗读能力的提升。长期枯燥乏味的朗读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此外,朗读的情感、技巧、时间等都会对于学生朗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1朗读时间欠缺或空白
现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只是在听课,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没有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由于上文化课的时间不够充裕,有的教师受教学计划的影响,要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部讲完,从而导致朗读这一重要环节的忽略。但是一些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一味的注重讲授形式,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这样下来即使再优美的文章,学生也不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更别说与之产生共鸣了。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引导教学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多思考,便设计和组织了大量的课堂活动,对于朗读环节却是少之又少,仅仅作为了开课情感的引入,或者是控制时间的环节,形式过于老套、单一。
1.2缺少朗读时间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纲就是缺少对朗读教学的时间给出详细的标准,但是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所以,课堂上应该有一部分的时间用来朗读。经过实践教学发现,基本上没有教师会占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锻炼。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后复习的任务或者是课前预习的任务,课堂当中朗读时间严重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形成朗读意识。
1.3朗读评价形式化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课程授课的时候,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段式朗读锻炼。可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水准的时候,形式过于单一,通常会使用“读得不错,继续保持”“读得不错”,此类简单的评语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形式化、模糊,缺乏详细、认真的评价,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朗读的声音、感情给到学生合理的建议以及客观的评论,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来提升自己朗读能力,缺乏针对性。形式化的朗读评价,直接打击了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强化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2.1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现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采用着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认识到朗读对于学生自身的影响,一心只想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为止,学生的朗读困境重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盲目练习,忽略教材实际。在语文课堂中,为了能更好的把握文章大意,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虽然教师的初衷很好,但是学生没有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文章时表情平淡,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随意训练,忽略学生实际。由于一些小学生从小没有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添加字词、遗漏字词,甚至还读错、串行。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一些教师也尝试过许多的方法,但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只是随意的练习,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3)无效训练,忽视技能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批评学生朗读课文没有感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
2.2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逐渐在练习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起初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录音进行跟读,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要教会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2.3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尤其是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简单,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强化实践上,注重学生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具备该阶段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词汇的积累和应用,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并为后期朗读大量的文章做铺垫。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富有感情地读,语句一定要连贯,吐字一定要清晰,普通话要标准,前期教师可领着学生读,引导学生找到朗读的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教师还要教授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朗读并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也根据自己所体会的情感结合教师的讲解认真地听,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试读,享受学习的乐趣。体会课文语言的情感,品味语言的特点,领会其中的韵味,领会字里行间的规律,从而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再次朗读,朗读时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学生有目标地朗读才会在读中找答案并对问题产生兴趣,还要保证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教师也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关于朗读的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既保证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又加强了师生家长之间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是每位小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要点。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当然,朗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需要每位学生的努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10):18.
[2]张春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7):136.
[3]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版,20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