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田培敏 吴昌龙
[导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
        田培敏   吴昌龙   
        商南县试马镇红庙小学   陕西 商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为作文积累材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几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小学生在阅读中长期使用。
1. 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 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写提纲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
4.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5. 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二、从朗读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语感。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 新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
2、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过朗读形成内心视像,激发语感。
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
三、让学生乐读善悟。
1、乐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让学生乐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地、真正地读。 某老师上课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有一个后来据班主任说是最差的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此时,老师并没显示出不耐烦,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课后,老师说:这个学生知道自己是差生,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如果你武断地让他坐下,很难想像这个“差生”将来会怎样。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老师开头的让其充分地读、真正地读得来的,他注意到老师信任他,鼓励他,才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我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老师不要打断他,不要以讲代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的读上,这样不仅读不好,读不进,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怪圈里,所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乐读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如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很多不理解的词,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处理 ( 自己解释或让其他同学解释或自查资料解释 ) ,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和老师一块做动作,原来明白的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于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明白了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表现的情感。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适当指导,使其善悟 。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而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 ,“放手”并非不管不问,教师参与进来,就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  
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不容置疑的应承担一定的任务,“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
四、落实检查,深化阅读效果。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相互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上,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情况。从阅读的时间、态度、内容、效果……,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或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这样既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还能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情趣。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讲故事”、“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检查月底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还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阅读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研究探讨,为学生的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倘佯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