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丽娜
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广东 潮州 521031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进行知识、思想和道德意识的传授。这些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教学语言如果有艺术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渗透其间的情感一定会富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语言;情感美;文辞美;形象美;风格美
语文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贯穿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进行知识、思想和道德意识的传授。这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教学语言如果有艺术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渗透其间的情感一定会富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语言呢?我认为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为达到教学目的,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确定正确的情感基调,采用一定的表现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课堂语言的每一句话,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一、语文课堂“四语”设计
1.导入语,体现语言的情感美
导入语,贵在引趣、激情、指向,精彩的导入语能造成先声夺人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儿童心理视觉焦点。如我在教《凡卡》一课时,我怀着满腔深情,以低沉的语调述说了一段导入语:“同学们,当你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在父母身边时,可曾想到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却要负担起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要经受挨打、挨饿、挨冻,过着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他就是穷孩子凡卡。”板书《凡卡》。这时,我发现学生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和忧伤。所以,深情的导入语,能扣人心弦,使文中之情和胸中之情很快融合,收到外静内动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过渡语,体现语言的文辞美
过渡语贵在衔接自然,一方面使课堂结构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孕育感情,深刻地理解句段的意思,有效地延续感情。如我教《凡卡》最后一段。这一段讲的是凡卡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寄信和寄信后做了一个甜蜜的梦,梦见他的爷爷坐在暖炕上正在读他的信,这样的结局似喜实悲。我是这样引情启智:“凡卡把那封满怀希望的信寄给乡下的爷爷收,那么爷爷能否收到他的信呢?他的梦想能否实现呢?”在上文讲解了凡卡的悲惨生活以及爷爷的情况之后,学生都能回答不能。接着,我又怀着激抑顿挫的过渡语引导学生揭示中心:“爷爷是收不到凡卡的信,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在那样的社会中爷爷也是不可能来接凡卡回乡下的,凡卡甜蜜的梦想终将破灭,现实是凡卡悲惨的生活终将继续下去。那么在那样的社会中,是不是只有凡卡这样一个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呢?”学生马上回答:“不是,穷孩子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我再问:“这种社会制度合理不合理?”。大家抢着回答:“不合理。”又如《白杨》这一课,在重点学习了白杨树树干挺直、适应性强,性格坚强的特点之后,我用赞美的语气问:“同学们,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吗?”学生马上回答:“不是,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再问:“那表白了爸爸怎样的心愿?”学生再读课文后回答:“爸爸借此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此时此刻,学生在积累丰富的情感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感受和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在优美的文辞中陶冶了情操。
3.描述语,体现语言的形象美
描述语贵在形象、具体、生动,它能体现语言的形象美。
如我教《走月亮》一课,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我在教学生想象“水塘抱月”的画面时,我这样描述:“同学们,细细的溪水里,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明亮、皎洁的月亮。读到这里,我们仿佛来到了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看到了阿妈牵着“我”的手,走到了布满卵石的小溪边,正在欣赏着“水塘抱月”的美丽景色。学生们回答:“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从而感受到水塘、月亮相互融合的和谐画面。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勾画了“水塘映月”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此时,情与景遇,景与情会,学生达到心动神移,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仿佛身临其境,陶醉在其中。
4.结束语,展示语言的风格美
教学语言往往与课文的语言风格相契合,结束语也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升华文章的情感和认识。有一些记叙文,形象生动,内容具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结束语应进一步拓展精神境界,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浸润心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如我教《鸟的天堂》一文,我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是因为这株大榕树长势好、茂盛,这里的土壤潮湿,适合鸟类生存,在加上农民伯伯不让人捕鸟,鸟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了鸟儿们的天堂。如果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那么就会出现更多鸟的天堂,地球就会成为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美好家园。
当然,课堂语言还包括提问语和评价语。提问要精当,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评价要准确、明晰,一语中的,多鼓励,多表扬。
二、课堂语言的运用原则
当然, 无论是导入语还是过渡语,亦或者是描述和结束语,我们语文教师在运用语言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语言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我认为应当重点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遵循语言的规范性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使用普通话,给学生做好表率,同时用词要得当,语句应当通顺,避免知识性错误和逻辑混乱等问题。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
二是遵循语言的趣味性原则,要想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使用的语言就应该有趣。而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够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便于小学生理解,同时又能够吸引学生专注力。此外,语言应应当尽量有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往往更能够让学生听得悦耳,听得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
三是注重语言的激励性。通常课堂的过渡语和结束语间会插入评价,而评价则应当以激励为主,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整体语言都应该篇激励性,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课堂语言如果能够做到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那么它就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优化语文课堂语言,犹如春风化雨,从而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莫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1(19).?
[2]周锡庚.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3).?
[3]马红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美》 文学教育.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