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娜
陕西省旬邑县逸夫小学
数学中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指的就是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一是: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二是: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三是: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都可以归纳为没有养成良好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一思考,谈谈我的一些简单看法。
一、分析现阶段高段数学现状
1.新课标,新要求.
由于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偏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段数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率.使学生在参与现实生活中的过程中获得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应该逐渐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情况;其次是对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整合.这样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同时又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的能力,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
2.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是对数学理论的把握和理解往往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可视化教学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才是解决数学难题的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优化整合能力必不可少.对于教师而言,其讲解的知识内容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学生的理解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运用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数学知识变得十分重要,所以优化整合受到很多教学工作者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优化整合教学在高段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举例一:
例如五年级利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有求“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这一题,题中的有关数学信息需要学生通过优化整合得到,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旧教材中在解题方法上是以算术方法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1”的量是否已知,然后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决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但新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更侧重于用代数思想解题,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进行计算。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明确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单个独立的数量可以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难度稍大些,需要画出两条线段加以表示。这样由易到难地揭示这类数量关系的两种情况,用同一个问题情境把它们串联起来,比较自然,便于教学的展开与学生的理解。
举例二:
比如学习2、5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时,优化方案可以选择游戏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数字标牌,比如20、36、75等对应的倍数数字,然后让学生去随机选择这个数字,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去认识这些奇数和偶数的倍数规律,还能有效地缓解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并且强调教学内容与游戏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段的数学问题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将问题深化,所以学生解决高段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优化整合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增强学生的基本认知。
举例三:
再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的简便计算时,只要计算正确,结果都对,可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怎么办?展示整合对比是很好的方法,通过多次对比孩子们自己发现,简便运算即速度快有正确率高,何乐而不为呢?
由以上三例说明,培养学生解决高段数学问题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具备将不同数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意识,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自觉地复习巩固基础的数学知识,而在教学中教师增加一些游戏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节省一定的教学时间,还能将不同的数学理论知识整合起来并通过游戏渗透给学生。
三、在优化整合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指导强化训练?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有效的分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还需要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教学中应加强教师对分析问题策略方法的指导,特别注意加强对问题情境、陌生词语的理解,加强提取有用信息读懂题意的指导,并进行长期的强化训练。力争落实在每堂数学课中都设计相关
(二)打好知识技能基础?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当学生面临新情景、新问题去分析解决时,必须把它与自己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要条件就是让学生切实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让学生切实掌握实现问题分析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注重知识间的衔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模块,这样方能保证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
(三)建立积极情感态度?情感与态度是认知发展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对分析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感受到分析问题中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具有分析问题成功的体验,那么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感受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如对学生分析问题专项训练中,树立“分析问题能手”的榜样激励,加之通过反例剖析,纠正分析问题常见错误,加深学生对分析问题的理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有些数学问题学习者却不能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有序进行推导、运算、操作,它需要采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如果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很快地获得解题方法。俗话说:能力的培养有法而无定法。这正说明了数学问题的纷繁复杂,解题技法的灵活多变。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几种能力的培养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还要我们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总之,日常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不仅会推进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同时也会使学生得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双重收获,更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