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刘国红
[导读]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程标准调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
        刘国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山东 滨州  256600)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程标准调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实际上,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联系实际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生活得来的物理知识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而死记的知识又不懂得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二十几年,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狠抓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与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中出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实例,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如讲到参照物时就可以结合“同步卫星”、讲到能量转化是结合“火箭发射”、讲到原子能结合“核武器”例子,由此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为国争光的情怀。
        2、.课堂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生活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但未经教师点拨,学生也很难想到,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中尽量举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并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例如讲到“惯性知识”后,就引导学生回答人跑步为什么会被石头拌倒?学到“蒸发的影响因素”就引导学生回答洗衣服时怎样让衣服干得快,学到“电功率的计算”后就引导学生计算家里的100W电视机连续开5个小时后花多少电费等等。
        3、尝试把课堂放归大自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会中获取知识。常规的课堂场所是教室和实验室,但如果有条件,把课堂放到室外,更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如在学习《摩擦力》内容时,就把学生带到室外,找一较陡泥路,事先用水浇滑,让几个学生走上去,结果由于路太滑学生无法上坡(坡路不能太长以免发生事故),从而引入摩擦力的内容,教师在解释摩擦力产生条件和定义后,问人要容易上坡,应怎么办?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去解决,同时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棉布、灰渣、硬纸壳等生活用品进行辅助教学。整节课除了教师按课本要求进行演示实验,解释定义和影响因素外,其余的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活动,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解决身边的问题来获取知识,这样一节课下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加强实验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改革和创新演示实验。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操作,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学方式。这时,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观察的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因而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有条件的学校就应在大纲要求下,开足所有分组实验,有条件的尽量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物理知识,边实验边思考,手脑并用。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3、重视自制教具的使用。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用的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教具.因此,自制教具是教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教育性和直观性。它的特点是: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贴近教学,易于推广。自制教具一般都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针对现有教具的品种、数量的不足而进行研究制作的,因此,它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自制教具还有明显的灵活性,体现在自制教具的选题、设计、取材、制作和使用等诸方面。因此,自制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一般教具无法比拟的。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跨世纪人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使用实验室配有的教具同时,应亲自动手自制教具,使实验更形象、生动,更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使实验效果更完美。
        三、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物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物理课外活动虽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尚未被人们普遍重视,但在教育改革中,它已经初露光芒,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已经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因此,上完课程,教师就应及时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1、注重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课堂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有时效果不十分明显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前排学生看得比较清楚,大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印象很差,而且许多受器材、空间或时间限制的实验无法在课内演示;而学生分组实验则因为设备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随时配合安排。因此,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小制作,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进一步认识物理规律,增强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可能接触一些书本外的东西,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工作创造条件。因此,课本有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作业,教师应及时安排学生去做,并及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了《摩擦》一节后,我布置了“用筷子提起茶杯”的小实验,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后,布置学生自制小孔照相机,学过《电动机》后,布置学生自制电动机等。
        2、系统反馈物理知识,及时检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授完课本知识后,就把学生带到外面,通过一边提问一边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能力。如把学生带到池塘边,问:水中的倒影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实像还是虚像,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吗,电线杆上的电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小鸟站在上面为什么没事,为什么我们站在池塘边觉得凉爽等等。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点拨,学生回答的形式,把物理学中的光、声、电、热现象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反馈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3、加强物理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师不应将物理教学形式简单地看成单一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向社会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走向社会进行开门教学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较好表现形式。例如讲完电学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变电所、发电站,请科技人员介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等。
         总之,随着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看,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物理教师来说,我们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正真落在实处,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最终使学生把理论联系实践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