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银
(博罗县梁契权学校 广东 惠州 516123)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当前教育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开展,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让学生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造力,让学生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数学,进而很容易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性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需要轻松的教学氛围,基于此,游戏教学应运而生。游戏教学是一种围绕数学问题而开展的类似游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忘却课堂的枯燥性,取而代之的是参与游戏的愉悦性。在这种基础上,学生不但能够轻松的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一、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好处
(一)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化教学顺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的心中,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是他们所要学习的科目[1]。他们只是知道自己要学习,要取得好成绩,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了解这一学科,并没有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重新认识数学,进而能够激发内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灌输式教学盛行,非但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的枯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味的课堂游戏,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以一种放松的游戏心态来面对数学问题,并且集中注意力来研究问题。
在学习“加与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购物的情景。
首先教师为学生们准备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且告诉学生们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且教给他们简单的人民币换算方法。在进行游戏时,教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让同学生可以将自己之前准备好的铅笔、橡皮、文具盒、书等以商品的方式来进行买卖。并且给每一个商品标注上价格,卖家和卖家可以自由进行买卖,并保证钱数的准确性。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也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这样的游戏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这样去训练学生,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知识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知识,可能学生在当堂课上会听得很明白,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于知识的记忆时间相对短暂,很容易发生遗忘。知识点的遗忘会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会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无法做到无缝衔接。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化的形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在学习《运算律》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强化对于运算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知识竞赛”。为了增强知识竞赛的趣味性,可以采取闯关的方式进行,并且选取一二三名,给予相应的奖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设置三个关卡,每个关卡的时间以及题目难度都不同。第一个关卡5道题,难度简单,答题时间3分钟,三分钟一过,自然跳到第二个关卡;第二个关卡3道题,2分钟;第三个关卡1道题目40秒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们有通关游戏的紧张感,同时也能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做题速度。
(三)开展启发性游戏,给予学生积极引导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游戏,进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教具,例如,将一个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卡片,进行剪切,剪切的形状要么是三角形要么是四边形,之后交给学生,让学生以拼图的形式进行还原。以此加强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陶怀福.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1.
[2]肖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9):56-57.
[3]杜灶代.在游戏中找数学 在快乐中长智慧——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的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