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赵越
[导读] 计算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等有着很高的要求

        赵越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摘要:计算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长期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与指导,从兴趣、思维、基础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快速从“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现阶段,由于学生兴趣薄弱、基础知识薄弱、思维容易混淆等,导致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困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这些原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学困生”成因
        (一)学生兴趣薄弱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部分,包括整数、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困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学生兴趣薄弱,为主要成因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计算过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并且需要掌握大量的公式、定理、概念,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难有耐心的反复计算、验算,因此对计算学习不感兴趣[1]。第二,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很多小学生更青睐于计算器等电子设备,认为手动计算会被时代所淘汰。既无法认识到计算学习的价值与内涵,又缺乏良好的兴趣与习惯,导致计算教学效率低下。
        (二)基础知识薄弱
        基础知识薄弱,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学困生”成因之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繁琐复杂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导致计算能力较低[2]。第二,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定期复习巩固,还要灵活运用。尤其是计算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知识,积累丰富经验,总结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然后做到举一反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引导,计算训练比较单调,导致学生的基础薄弱。
        (三)思维容易混淆
         计算思维,将直接影响着计算的准确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现阶段,思维容易混淆,也是“学困生”的成因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学习经验也比较少。而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思维与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容易混淆,无法找出计算规律与重难点信息[3]。第二,很多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就会从此失去自信心,不愿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实际计算中,缺少审题的耐心,数字关系的思考,导致自身的思维发展受阻,学习难度不断增加。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快速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教学中,最终取得显著成效。其具体策略为:第一,在课堂教学前,先通过预习课件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知识的回顾。并提出自身的疑问,与同学展开激烈的交流互动,对计算定理、公式、概念等,有一个初步了解。比如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图文、声乐、视频等方式呈现计算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慢放、重播、截图的方式,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或者在反复观看中,快速吸收与掌握知识。学生可以一边观看理论知识,一边展开计算训练,让计算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灵活与生机。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内容,或者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

如与VR技术的结合,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游戏活动,并引入生活中有关计算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从而展开计算理论知识的吸收,以及习题训练。第三,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通过电子化资源的搭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优质资源、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大纲等内容,制作成电子学习包,然后共享到公众号、班级群、校园平台中,欢迎学生随时浏览与下载,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与途径,又加深学生对计算理论的理解,认识到计算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小数乘除法与整数整除法之间的异同点。如:先演示习题“16×8=”、“32÷4=”、“2.6×3.2=”、“4.6÷0.2=”等,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讨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技巧的印象与运用。如:小明在妈妈生日那天,买了2.6斤的巧克力,每斤巧克力的单价为8.8元,请问小明需要付多少元?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计算训练,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技巧传授
        计算教学如果失去了技巧与方法的应用,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加学习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为学生,传授相应的计算技巧,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计算经验。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互动交流、踊跃回答,谈一谈自身对于计算定理、概念、公式的看法与感悟。并且展开计算训练,做到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理论知识与技巧方法的联系,培养自身的计算思维。第二,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习题训练,都可以引入一些生活题材,如数学家故事、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引导学生准确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知识,简化计算方法,优化计算过程。然后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来谈谈自身的看法与感悟,掌握相应的计算技巧。第三,还可以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挖掘别人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在相互借鉴、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总结,最终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三)展开重点训练
        展开重点训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丰富的计算技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具体策略为: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计算探究的机会与平台,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就要带领学生参观一次计算操作的过程。或者通过随堂检测,进行重点习题的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观察计算技巧与规律,然后不断思考其原理与过程,最终将其总结记录下来。第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计算实践训练。教师在给予适当的提示与点拨,来萌发学生创新能力。在不断思考、不断验证中,完善自身的计算技巧与经验。第三,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比赛竞赛活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展开计算训练,提高学习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进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学困生”成因以及转化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那么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技巧传授;展开重点训练等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与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快速转化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刘凤芝.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教书育人,2019(28):22-23.
        [2]薛连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略谈[J].新课程(中),2018(07):214.
        [3]高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措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6):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