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佘晓华
[导读] 小组合作模式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可以用在课堂上也可以用在课堂之外
        佘晓华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小组合作模式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可以用在课堂上也可以用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上。但是任何的方法都需要实施者想出合理的实施办法,让这个模式变得可实施,也要是有效的实施。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优化资源,提高学业成绩。在小组内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使得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有效,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好的习惯。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其他组员进行分享,后进生在可以在组内敞开心扉,没有心理负担,打开封闭的学习方式。组员之间互相学习,感受着帮助别人与被被别人帮助的快乐,在相互支持中进行着良性的竞争。
1小组合作模式运用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也是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知识的掌握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练习自然是很难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的猜测,然后再根据猜测在小组之间去进行验证。整个过程都是很有趣的,一旦有了好的结果,学生也会大获自信,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验证完毕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反思,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的同时,学生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交流彼此之间创新的差异,这一整个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直观洞察能力[1]。
        1.2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要求学生要这样做,不能那么做,说得多了,学生很容易“一个耳朵出,一个耳朵冒”。试想这样的班级管理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但是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却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主要体现为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对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班级管理效果显然大有帮助。
        1.3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曾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却也是最累的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我们还要从各个方面对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成为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教育工作的神圣,也表明了班主任身上所肩负的压力与重担。这种情况下,聪明的班主任往往能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减轻自身压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2]。
1.4小组合作模式的恰当运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合作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时,每一小组成员都有着非常强的集体荣誉感,大家愿意为了本小组的集体荣誉而付出努力与坚持。这样一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无疑有了极大的助力[3]。
2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构建小组竞争机制,建立小组有效奖励
        无论是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竞争,还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这一切的目的不是为了竞争,而是希望他们可以互相合作。对于这一点,班主任务必要和学生强调清楚,让学生将原有的个人竞争意识转化成组员的合作竞争意识。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能不会是完美的。班主任也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调整,优化合作竞争的有效性与后续性。在强调小组竞争的同时,对于优胜者或者是进步者,也可以适度的进行奖励。在制定班级的奖励机制时,要连同任课教师、小组长、部分组员一起探讨奖励的方式,确保公平性与合理性。奖励是为了让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实现更好的合作,告诉他们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完美的实现一项工作或任务,也是小组合作继续推进的一种动力[4]。


        2.2构建班级合作小组,制定小组合理评价
        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或者6人一组,这样的规模可以促使小组成员表现出各自的差异与智慧,并且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班主任可以将小组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可以确保组与组之间的公平公正。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组员的能力、学生的成绩好坏、男女生的性格差异等,将学生最大化的进行合理分组。为了便于组员间的交流与学习,座位也需要调整。传统的座位是按照高矮排列的,在小组合作管理的模式下,可以将座位按照小组编排的方式坐在一起,组员面对面相向而坐,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与学习,这也是对传统座位的一个挑战[5]。
        2.3完善的小组学习汇报制度
        建立完善的小组学习汇报制度,就是要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对小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氛围等的有效监控和跟踪,既可以充分发现小组学习活动的优势、经验、创意,也可以及时发现小组学习活动中的问题、短板、不足。比如要求学习小组每周汇报一次学习成果,或者由老师制定小组学习汇报书,让学生每周按照要求进行填写,由学习活动相关的学科老师、班主任老师等进行检查签字和评语评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在汇报中对活动体会、讨论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等一系列细节进行反馈,从而帮助老师全面细致了解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协助,提出建议。
        2.4对小组成员的培训
        每小组成员在进行相互讨论时,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讨论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要有侧重点,必须发挥出讨论过程的作用,对于那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减少讨论时间,对于重难点问题,可以先做笔录,待讨论过程结束后问老师,或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学习。每组成员在代表本组展示时要有规定的方式,例如站姿、坐姿、口语表达方式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必须按照规范的方式书写相关作业,特别是对书写字迹的要求,另外,在向教师展示小组学习总结时,必须保证书写规范,并且尽可能用多色笔进行标注,以便突出内容重点,有利于教师查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讲话时,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规范性,表达内容要同时具有敬语、自我介绍、具体内容、结尾语等口语内容。
        2.5多彩的小组学习交流活动
        班级学习小组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为了学习而存在。根据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班级学习小组更应该组织开展多彩多样的组内活动。比如小组参与的征文活动,小组举行的思想政治主题辩论,英语主题交际对话,语文主题鉴赏活动;再比如开展生动有趣的组间知识竞赛活动,围绕英语、数学、语文、自然等各个学科设置竞答题目,各个小组举手竞答,通过得分高低进行奖励或者给予荣誉称号。在这样的多彩活动下,班级学习小组的氛围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成果更加显著。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培养大家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班级学习小组的成果转化。
结束语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行讨论交流想法,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助互利。而且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行也更好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教师的工作量有大幅度的减少,给了教师更多的精力在每一位同学身上。
参考文献:
[1]高秀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班级小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实践[J].教书育人,2019(23):24-25.
[2]邓细媚.“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92-193.
[3]黎玉英.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13):92-93.
[4]张夏薷.初中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19(8):24-25.
[5]刘翔宇.小组合作下的班级管理[J].新作文(教研),2019(2):149.
[6]李智周.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方法[J].考试周刊,2018(69):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