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理念的中职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探索 ——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崔娜
[导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理念是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倡导的
        崔娜
        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315609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理念是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倡导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以学生的学为目标,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主导”作用强调的是教的方向,课堂以知识点为中心线,通过旁枝侧叶(即相互牵绊的课堂活动)的加入,丰富课堂的同时转变为切实有效、实用的学习方式,“双主”理念在中职开展创新性课程中意义深远,通过改变教师及学生现有教与学的方式,将创新性的思维融入课堂,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作为新的培养目标,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学生自主探究 创新性思维 凸轮机构 实践实例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加入,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的门坎,不可避免的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亦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方式提出新的问题。职业高中的学生在以前以其定位准确,也以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实现了非常高的就业率,在教育部发布《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中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虽然中职就业率非常高,但与社会的低认可率形成显明对比,不仅如此,机械类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侧重于密集技能型的劳动,而这些职业在未来极有可能会成为“高危”职业,仅以专业技能作为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对于机械类中职生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然变成新的方向,要想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起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通过搭建机械专业新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是中职教学思路转变的方向。
        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传统授课是指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其好处在于学生可控,教师只需要作好对学生知识的“输入”即可,不少人认为中职教师大量的“输入”终会换来学生自觉的“输出”,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以知识点为目的的讲、练、考作为知识的“输入”方式,换来的也仅是学生的听、写、做的“输出”模式,而且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所学、教师所教的都是没有用的,“没有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所学与所用呈现分离状态。在机械类课程中主要以机械原理基础为基础,可以这样说,在现实中多数机械构件的原理都学过,并没有与实际中的“用”脱离,就像是小到一颗螺钉的拧紧与拧松,大到汽车的运动原理等等,为什么学生还认为没有用?即便是教师一再强调这样的机械构件能够应用在哪里,还是无法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并应用,这与教学的模式有关,也就是说看似脱离实际并未脱离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改,从新课改的提出到如今,普遍认为“做中学,学中做”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到寻找根源解决问题,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加了知识储备,也解决了学生不愿被动学习的外在矛盾。
        二、打开探究思路的钥匙
        适应社会发展不是抛“陈”除“旧”,一味的摒弃并不是更好的出路,也就是说传统授课方式有自身的优势,利用现有条件转变固有的思维习惯方式,以人为本一直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前提要领,探索出一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所需能力培养的道路是探究式课程的发展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喜欢上公开课、活动课,这些课程的相通点在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以前做为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通过探究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收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就想去接触,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的转变将会是最高效的,因此以学生为目标群体的探究式课程有足够的基础。
        2.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要想改革,教师先行,有的放矢,放开手是探究道路上的出路。探究式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苦于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无法正确处理在课堂中将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是放开手,相信学生;再次,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课后,教师要做到一课一总结,总结教学经验,调整课程内容与安排。
        三、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探究式学习可以说已经提出很久,在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探究式学习的身影,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白所学,知其所以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实例并不多见,如何将探究学习模式带入到实际教学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实践探究的,以《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项目三任务二认识凸轮机构为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传统课堂中讲授可以说简洁明了,内容主要涉及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应用,教师讲、学生听、课后背、成绩高。凸轮机械内容简单,在课堂上一般也听得懂,但是同时这也是传统课堂的缺点,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说学生能明白教师所讲,因为是被动接受,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并没有深入到骨髓里。
2.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主要分四步:
(1)不明所已。
        教师准备模型如图1所示,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动手进行组装,目的是实现模型的不同动作,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这一环节动手组装没有任何知识的介入,却是为后续内容开展作铺垫。没有如图所示的模型,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型,再者现在学校的3D打印机已经比较普遍,可以制作一定数量的教具。
(2)探究真理。
        学生把模型组装好并实现其多种运动(旋转+升降),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组别之间模型运动的规律,从而得出凸轮机构这一既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凸轮机构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多种途径包括:大学慕课,教材用书,网络搜索(不建议),对于大多数职高生而言,自学能力较弱,任由其看书,观看慕课内容效果不大,教师可以设计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包,资源包的内容不在于考查的有多全面而在于理顺思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可以针对性加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同时明白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有序的知识脉络结构。这里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是因为大多数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考虑到凸轮机构知识点难易程度,所以可以通过观看慕课视频学习+教材学习两种方式,至于是在课中进行学习还是课前学习,可根据学校条件、内容特点、学生情况自由选择,课前学习可利用学生在校的晚自习时间进行,通校的可回家自行学习。凸轮机构内容简单,慕课视频在课中完全可以进行。
(3)讨论解惑。
        通过一定时间的课堂自主学习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教师进行讨论解惑答疑极为重要,当然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困惑,因为书本的局限以及慕课的视频制作缺失造成的问题也不易忽视,通过不同的答疑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是促使其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关键,例如:在课本中移动凸轮的定义——它可视为回转中心趋向于无穷远的盘形凸轮,并相对于机架作往复直线运动。对于回转中心趋向于无穷远的这一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进行适当的举例解释,可以将地球作为解释说明的例子。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在凸轮机构的应用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汽车内燃机的配气机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凸轮机构的应用,但是视频中学生只注意到活塞不停的带动曲轴运动,会产生一定的误解,教师可以在答疑时可以指出凸轮机构的应用位置,讲明配气机构原理。这样的情况很多,鉴于中职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能力,课中进行自主学习也是非常好的发现自身不足的方法,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效果翻倍。
 图2
(4)归纳整理。
        知识需要反复运用才能掌握,通过前面的步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夯实基础必定要作归纳整理,在自学过程中不易出现问题的内容更是需要多次使用,以前考查多采用用强行记忆+测验考试的方法,这不是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凸轮的分类。凸轮的分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理解,理解并不意味着掌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对于分类最难理解的是按什么分类,分类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凸轮机构按凸轮分从动件分可以分很多类,在上一环节的中学生知道有这些类型,如果不加强理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仅仅是知其然,归纳总结的目的在于学生根据自己表达方式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在课后或是课中进行引导,在课中引导可利用凸轮动画进行分类,如图2所示,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每两个视频为一类,共分为三类,教师引导可以将无限的分类可能,变成教师可控制的分类方法,由此可以排除按从动件的形状及从动件运动方式的分类可能,如果按主动件类型分类,是如何进行分的,怎么去表达,由学生进行连线归纳,并总结出分类的方法,这样虽然会使课堂节奏慢了一点,但是学生的逻辑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会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图3的提示仍然是每两个视频为一类,共分为三类,排除之前分类方法,可以得出按从动件形状分类的方式,其它分类方法都采用这种形式。
图3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教师只是调换了上课的顺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练,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应对以后学习的各类知识,主动去汲取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得出学习知识的经验,也使得总结能力的提升,为以后学习深造或是社会工作中的学习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真正学会如何学习。
        四、探究式课程的后续工作讨论
        机械类专业课课程繁多,不同的课程之间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主要分为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机械基础相关课程类、实践绘图技巧为主的机械识图相关课程、掌握技能为主技能操作相关课程和以兴趣培养为主的自选课程,不同的课程体系联系非常紧密,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可以从中展开,为学生提供的新思维方式的可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 [M],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郑金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3  探究学习,靳玉乐,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