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冯嵩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冯嵩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610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技能传授、身体锻炼,较少关注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不符。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运动方式,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挑战、团队协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如果将素质拓展训练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话,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协作力及创造力,从而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指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从体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个人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拥有适合社会生存的坚强品格和技能能力,也是小学体育学科对于育人为本教学宗旨的体现。体育学科是关乎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重要学科,学生成长正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生长发育和学习都离不开健康身体的保障,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各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1 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
        核心素养,是一种着力于人本位,学生应该具备的,有助于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长期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和课堂远远不够,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课堂和学校内完成的教育,就需要课外的家校来实现互动。学生体育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通过锻炼进行一步一步完善,应结合该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根据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健康发展。核心素养按照不同的价值取向,包括不同的内容框架,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思维核心型;第二,欧盟知识核心型;第三,美国教育系统型;第四,新加坡价值核心型。
2 小学体育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素质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几年,教育部针对小学体育学科的研究发现,许多小学存在忽视小学生体育学科的教学任务,单纯地将体育学科当作一门放松的课外活动课,学生缺少体育锻炼,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存在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属于学科兼任教师,专职体育教师力量不足,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学体系,这样导致体育教师任务过重,工作压力较大,逐渐产生对体育课程放松甚至懈怠的情况出现。体育课程大多数情况变成了自由活动课,教师不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没有接受到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学科没有正确认知,出现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象,导致当代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低及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无法达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
3 小学体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
        3.1摆脱传统体育课堂范式,注重角色扮演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动作和技能形成并得到拓展的重要阶段,传统的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范式,即教师在进行技能教学时,通过一两次动作的示范,之后便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体育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师不应该忽视的是,这样的教学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甚至有时候体育教学会顾忌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教师产生一种“过度保护”的错误理念,这样的体育课堂显然不满足优质课的标准,教学死板陷入范式教学,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强,教学质量不佳。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优质体育课,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其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因此体育动作的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与仿生练习的方式,让小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本来就极其丰富,在小学的学生年龄都较小,还处于一个思维开发的状态,而想象能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力是通过人们对于已知事物,然后通过自己的思维并且加以改造为新事物的过程,所以对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想象。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很少有理论知识,大多数都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所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所学动作进行一个标准的示范,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能够多注意教师的细节,并且对每个动作的要领、心得和易错动作进行一个具体科学的讲解,这样的话不仅能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学习大概的动作,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还能够对学习的动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动作,让学生能够快速的学到动作,增加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3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首先,要想为教学活动注入活力,需要用教导融合体育锻炼,让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后续课程提供符合学生心理认同感的的评价,常用的方式有师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拉近接触距离的时候,提高师生之间的相处时间。例如,每堂体育课前,学生都要进行热身,“拉伸”“跑步”等方式是常用的热身方式,教师在教导学生热身的时候,要自己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自己亲身示范热身的动作,讲解注意事项,并在观察学生活动情况的时候,配合及时的肯定,如“要注意拉伸”“后排的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都做得很好”等话语;在跑步的时候,教师在田径内圈一同跑步,并注意学生的跑步速度,及时评价,如“注意保持方向”“拐弯放慢速度”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受到教师的关注,消除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厌烦感觉。其次,师生关系也需要从一些特殊设定的环节之中,拉近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低年龄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进行高危行动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从“青蛙跳荷叶”入手,用拟物化的手法,带领学生想象为小青蛙,学习跳跃动作,将地面的跳跃范围描画成“卡通荷叶”,用层层叠叠的荷叶来代表不同的跳跃范围,以温柔安慰性的风格来评价学生的跳跃姿势和跳跃距离,形成师生之间动态的评价。
        3.4 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将德育教育渗透教学
        结合新课改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可以知道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在对小学生的体育品德方面作出了要求。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培养,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体育精神,培育体育习惯,在体育课程中,加强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通过体育课堂搭建“校内教育”+“校外锻炼”的重要平台,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余时间也得到有效地锻炼,在父母的监督陪伴下,更好地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优质课是集知识升华及思维模式转换于一体的示范案例,符合素质教学的需求。体育优质课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范式,革新了体育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基础教育时期的身心发展,满足素质教育下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先亮,房雪芹.小学体育“翻转课堂”模型设计与实证检验[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12):45-48.
[2] 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69,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