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整合课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张鹏鹏
[导读]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针对所欲达成的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有利于推进教学、优化课堂。
        张鹏鹏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00013
        【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针对所欲达成的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有利于推进教学、优化课堂。本文拟从小学英语课堂整合的现状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合理进行整合的实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整合 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
        
        教材整合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重新安排教学顺序和设定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意义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有效学习。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应始终坚持语境式的整体教学方式,在单元整体的背景下进行内容整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产生整体感,有效构建相关语言知识体系。
一、“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材整合是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的需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信息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但实际上,任何一本教材,对任何一类师生群体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如:教材版面设计无法体现教学顺序;教材中的语言应用单一死板,缺少灵活性,扼杀了语言的魅力;教材的编写时间仓促,无法尽善尽美;等等。这就为教师科学地驾驭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整合教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从而优化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使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能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材整合是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不仅要合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更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合适、合理、健康、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师资水平、学生生源、英语教育现状等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就可能会因为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束缚,导致课程资源显得单薄而又苍白,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明确各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增加知识点的复现,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创造更有价值的整体。
3、教材整合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教材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内容量大,话题新颖,信息多角度,每个单元环节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想把每个模块的每个环节都处理完美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大胆地进行取舍、增补或重组。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仅仅停留在对所学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上,停留在以教材教教材,即使是教师上课上得很棒,也只能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转化为使学生愿学、易学,并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二、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教材整合应以课程标准为行为准则,以学生情况、教学情境、教学环境为整合的依据,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与补充,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补充。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收入所有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信息,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北京版六年级上册23,24课举例。教材中23课讲述了十二生肖的名称,而24课讲述了十二生肖循环频率先后顺序的由来。两课单独讲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认知。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单独讲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或学生实际不吻合的情况。这是因为教材的编排固然有其科学性,但是由于其统一性和同一性,并非完全适应所有的教学活动,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要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的授课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受教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北京版三年级会有很多与节日相关的主题,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在授课时很多节日离现实中的日期很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感知。于是我调整教学顺序,让学生在对应的日期学习相应的节日,学生兴趣浓厚,也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
3、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而恰当地运用又可以变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几乎都是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或话题为题材,以功能和句型结构为主线,以听、说、唱、玩、演为主要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听说等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言,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不断感悟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北京版六年级上册24课举例。在24课中,课文以两三句话简单讲述了十二生肖循环频率先后顺序的由来。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十二生肖的背景,我为学生增加了十二生肖绘本故事的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4、适当进行学科整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结合教材,在教学中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英语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和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
        如北京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Rainbow一课是一篇英文科普阅读,内容是关于彩虹的形成方式,光的分类和如何制造彩虹。由于本篇阅读生词较多,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时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表述是难点。因此,文章的意思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进而进行表述。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学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五年级科学课上学生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并了解到彩虹就是这种现象。在本节课中,我将科学课这一内容引入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彩虹的形成方式和光的分类,让学生体验阅读文本中所介绍的看见彩虹的方法。唤起学生已学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培养英语素养。我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继续探索合适的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