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瑶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 10008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版画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特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文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和新时期美育推进指导意见,以美育观念引领探究版画课程建设,归纳总结出内容多元、情境真实和主体转换三个核心内容。内容多元强调通过多元版种选择、多元辅学材料和多元评价体系丰富学生审美经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情境真实则以真实情境引发的真实项目来解决真实问题为主线,增强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判断力;主体转换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审美表达和审美再创造。通过课程系统建设承托美育落实落地,让美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融入到学生课程中、生活中和生命中。
关键词:美育;版画课程;多元;项目化;学生为本
Diversified Content,Real Situation and Subject Transformation
——A Researc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nt Course
检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姓名:张景瑶 性别:男 籍贯:山东荣成
职称:无 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当代综合绘画及应用
联系电话:13051305505 邮箱:992939833@qq.com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明了新时期美术教育和美育工作的促进关系和发展方向。一方面在课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特长,以丰富多元的美术作品和创作实践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意识到美术教育与美育有交集,但也各有其关注领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让美育在课堂中发生,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我国自古以来就传承“真善美”融合的艺术教育理念,在从“教”走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不仅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真”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心灵向“善”的培养,从而实现对“美”的观念转化。
结合版画课程内容特点,版画课程美育实施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多元可选择的课程内容模块,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审美经验;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组织形式,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美育渗透与融合;革新教学理念,注重主体转换,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确保美育真实发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课程内容有效落实。
二、课程内容多元,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美是多元的,有自然美、社会美、实用美、生活美、精神美等,从形式到内容,从具象到意象,一切给人以美好感受的体验都可以是美。“多元”的内容使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审美需要参与到版画课程学习中,在美的浸润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1.“多元”版种选择,感知艺术形式美
教育教学实践中,版种的多样化体验对丰富学生审美经验具有积极作用。版画课程应形成以木刻版画为核心,石膏版画、拼贴版画、综合版画等多元选择相呼应的版种体系,学生在版画课程中不仅能够体验木版刀痕中跃动着的凌厉之美,还能感知综合版画展现的肌理之美、画像石拓印中彰显的古拙大气之美和水印套色中体现的中国水墨气韵之美,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感知艺术形式美。配合水印、油印、套色印等印制形式,在丰富课程选择的同时还能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梯度的难易设置,因材施教;例如在生肖版画创作课程中教师就可以提供木版水印、漏版油印和分版套色水印三种难易程度有所区别的印制形式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版画创作、制版和印刷等基础知识内容学习需求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感知版画艺术丰富多元的形式美,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
2.“多元”辅学材料,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学生对版画课程学习的需求是多样的,审美理解往往也是多个视角和维度的,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具有引导性和生发性的“多元”辅学材料引导学生从校本教材出发,着眼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拓宽视野,培养开阔的胸怀。
图1.多元的辅学材料
例如在年画创作课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提供图文结合的纸质版材料,辅助学生学习了解朱仙镇年画《刘海戏金蟾》的民间传说、杨家埠年画《空城计》的文学经典和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的美好寓意,使学生直观体验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造型美,理解年画中所蕴含的真挚美好祝福和朴素生活向往,进而感知到根植于乡土文化中的质朴美、寓意美和精神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师还可以以抗战时期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作为重点内容,提供学生学习脚手架,通过问题串设计展开深入探究:画面中表现的内容与传统年画有着哪些异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内容差异产生的原因?给你怎样的艺术启发和精神感悟?通过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历史与艺术的交汇中培育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
多元辅学材料的提供能够从视觉、文化、历史、人文等多个视角展开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对象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生既能鉴赏高雅艺术的优美,更能深刻感知民间艺术的壮美,雅俗共赏,形成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
3.“多元”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美的理性认识,更强调一种主体的偏好,没有绝对的对错评判。在版画课程评价中,如果我们只以视觉美作为评判依据,我们就忽视了学生的感性教育和思维成长;如果我们过度强调感情共鸣,又可能导致学生眼高手低,脱离创作实际。对此,我们应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培养更全面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从评价形式看,教师要组织学生从自评、互评、师评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自我评价是自我审视的过程,对增强审美感知、提升审美能力和树立审美观念具有积极作用;互评能够有效丰富评价内容,从多个视角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与思路,课堂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组内互评,交流分享;师评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要传达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成长与进步,多做发展性评价。结合丰富的评价内容,学生能够从多个审美视角更深入理解自己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从评价量规内容看,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创作表达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还要在评价内容中引导学生关注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关注自身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审视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认知自己的学习情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图2.多元的评价内容
三、课程情境真实,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曾呼吁:以美育培养时代新人。这启发我们不仅要关注于美育本身,更要与时代发生紧密关联,赋予美育时代特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建立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真实”项目,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强调真实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解决,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实现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运用,项目的引入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在团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与同伴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版画课程中引入“真实”项目,让美育与时代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培养使命担当精神和阳光进取的态度。
图3.画像石版画拓印课程项目任务内容
在画像石版画拓印课程中,教师可将画像石古拙大气的人物造型美特点与冬奥会运动项目图标紧密契合,将传统优秀文化形式焕发时代美育生机,确立“为2022冬奥会设计运动项目图标”的真实问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共享智慧,在项目合作中创造价值:有搜集冬奥会资料的、有研究画像石古朴刚劲之美的、有发挥设计才能创作草图的、还有专注于制版的,通过项目合作,学生能够探究鉴赏大批优秀作品,在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像艺术家那样创作和思考,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真实项目的研究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对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意义有深刻认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倍感自豪,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也为学生融入社会、健康快乐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图4.学生为2022北京冬奥会设计的部分项目图标
2.“真实”生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育不仅是审美的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需要符合全方位的育人要求。美育不应仅仅停留于课堂,更要渗透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师应发掘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契机,通过感恩教育等形式,温润学生心灵,与立德树人交相呼应。中学生正处在观念形成、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普遍具有良好情操,但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羞涩,使得学生与父母间的情感表达具有隔阂,教师应敏锐把握学生思想变化,以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版画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勇敢表达爱,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信、阳光、快乐的成长。
图5.学生创作的信笺作品
信笺是古代文人们传递真情的载体,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等来临之际,以十竹斋笺谱套色水印版画创作为项目主题,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信笺,感知信笺中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美,同时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谢,以传统文化的形式勇敢说出爱、表达爱、传播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课堂主体转换,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
在从“教”走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强调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和展示阐述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美育在课堂中润物无声。根据“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理论研究我们知道,学生主动学习的记忆效果远好于被动学习,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小组讨论、实战演练、转教他人和立即应用的环节,每当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时都能有及时表达和学习转化的平台,实现思想理论的升华。
美育亦是如此,除了要丰富审美经验和增强感知能力,审美观念的表达、总结和提升同样重要,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创造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
图6.学习吸收率金字塔
1.“转换”学习形式,拓宽审美表达渠道
艺术作品鉴赏需要学生主动共情和探究,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创作背景,以往教师站在专业艺术鉴赏角度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够被学生完全吸收,也很难让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达到主动审美理解的效果。
在版画课程从“教”走向“学”的转换中,教师每堂课应预留5-10分钟的时间安排2-3名学生分享讲解最喜爱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讲明喜爱的原因:由于画面出色的造型和色彩?厚重的文化内涵?作品背后感人的情感故事?从作品延伸阐述自己的美学观念,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扩宽学生审美表达的输出渠道,将被动学习转换成为主动表达,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讲授者和审美观念的分享者,通过学生研究、学生展示、学生讲述的形式,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建构。
2.“转换”主体地位,提升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在从“教”走向“学”的转换中,教师不仅要转向学生“学”的课堂核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学”再到“教”,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生发,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诗歌插图版画创作课程中,技法并不突出的A同学就因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了诗歌解读的“小教授”。B同学因色彩感知能力较强,在分版套色课程中成为了各项目组的色彩指导“小老师”。C同学在木版油印课程中因进度较快、学习效果较好而成为了印制环节的“小能手”,将课上学习的调油墨、上色、转印的流程步骤转教其他同学、立即应用。学生的潜能在角色的“转换”中被全面激发,成为“学”的核心,更成为了“教”的核心,在熟练运用技能技法的同时,也在观念输出中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审美趣味,在互帮互助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创作指导中调动自身自动性,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审美创造自然发生。
五、结束语
以内容多元、情境真实和主体转换为核心所开展的版画课程美育探究,本质上形成了审美体验、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教育教学实践闭环,学生不仅能在课程中通过“多元”版种、“多元”辅学材料和“多元”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掌握版画艺术技能;还在真实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以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元艺术鉴赏增强审美感知能力、以感恩教育项目陶冶高尚道德情操,调动学生全面的身体感知深化审美体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让美育在版画课程中悄然真实发生。
对美育的强调和重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育人的需求,身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不忘教育初心,勇担教育使命,紧跟教育时代步伐,探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真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1.
[2]劳伦斯·沙拉蒙,玛塔·阿尔法雷斯·冈萨雷斯.版画鉴赏方法[M].中国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06.
[3]王华祥.版画技法(上):传统版画、木版画技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03.
[4]姚佳玉.基于美术教育功能与价值目标实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方略[D].河南科技学院,2020.04.
[5]庞飞.教育即审美——杜威的美育思想新论[J].美育学刊,2013(02):18-23.
[6]汪建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1):132-133.
[7]胡健,茅春柳.情感与人生——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