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族会鼓传承与发展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覃秋静
[导读] 壮族会鼓是广西一种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
        覃秋静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百龙滩镇勉圩小学 530600
        摘要:壮族会鼓是广西一种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很多重大民族体育活动、艺术演出、节庆活动中都可以欣赏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壮族会鼓的缘起与发展,研究了壮族会鼓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对壮族会鼓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壮族会鼓;传承;发展

引言:在民族文化资源中,壮族会鼓具有一定的特色,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体育表现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民族力量和精神的追求,在旅游等经济活动中将相关民族元素融入其中,促成“文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壮族会鼓民族文化资源能够顺利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壮族会鼓的缘起与发展
        壮族会鼓本是广西马山县壮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性活动,起初所具有的作用是祈福吉祥、驱魔除妖等,后来由于会鼓敲起来大气磅礴,会让人心血澎湃,可以起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渐渐变成了民间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性活动,流传到了今天。当地古代有铜鼓,后逐渐变成将硬木作为壳,两头蒙牛皮的牛皮鼓。在古时,村子和村子之间常常聚集在一块斗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便逐渐被称作为“会鼓”和“汇鼓”。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30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正式授予马山县“中国会鼓之乡”称号。
二、壮族会鼓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做好会鼓及会鼓文化相关资料的完善工作
        对于会鼓及会鼓文化信息材料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由多个层面入手加以完善。一方面,针对历史文化中会鼓发展及其鼓谱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对民间遗留的部分材料加以搜集,尽管这些材料不是十分完整,然而也能够对相关材料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保护相关部门可以实施规范地收集和管理,同时对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制定,如此会更加有助于会鼓文化的长时间留存。最后,关于鼓谱的宣传,相关部门需要在本地的校园教育中,将鼓谱文化知识渗入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加深学生对会鼓的了解。


(二)加强会鼓表演的创新性、专业性和观察性
        会鼓表演相关节目的编排及创作过程中,本地政府应推荐一些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人员参与其中,不但要留有壮族会鼓表演淳朴与粗犷的特点,也要加强会鼓表演的观赏性。另外,政府可以推荐相应的会鼓传承人到上一级进行进修,加强传承人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创造能力,对会鼓和其它乐器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充分挖掘,使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针对会鼓文化加以宣传。过去,因为交通不是十分方便,所采用的宣传方式也较为单一。而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都在高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相应的宣传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微博、微信、电视广告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文化宣传方式。因此,壮族会鼓文化的宣传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运用这些平台,做好会鼓文化的宣传工作。
(三)奋力推进会鼓及会鼓文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首先,可以发展会鼓文化相关旅游产业。例如可以举办观光会鼓传承基地和会鼓传说发源地等活动。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农家美食游、节庆游等。其次,生产开发“中国会鼓之乡”相关的文化品牌工艺制品。例如壮族会鼓文化乐器、民间体育乐器、会鼓服饰等。选取相应的图腾,进行会鼓制作的过程中,将青蛙等装饰物附于鼓上,或者也可以制作一些比较可爱的卡通类型相关会鼓饰品。再次,会鼓的产业化发展,艺术特征需要与时代特征相契合。马山会鼓,从挖掘整理工作实施开始,至今为止不过几年的时间,何以其可以进入上海世博会,让大众所熟知,究其原因是会鼓的明快欢乐的鼓点,节奏的高亢,可以使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最后,会鼓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有两条路径作为支撑。制作相关音像产品,开拓舞台演出的道路。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将会鼓表演这一存在千年历史的古董与市场经济密切结合在一起,通过宣传包装,对外实行有偿汇演。广西壮族比较出名的歌剧《刘三姐》,便是走首先制作音像产品,然后搭建《印象刘三姐》大舞台演出的道路。会鼓可以对这一成功模式加以借鉴,可以大力投入资金建设“中国会鼓之乡文化展示馆”,通过文字、实物和图片等多种不同形式,以多个角度对会鼓的地域特点、民风民俗和习俗特点等加以全面介绍,令壮族会鼓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更为良好的展现,使会鼓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然后可以推出《印象壮族会鼓》等相关深度开发产品。给予村屯传承基地一定引导,让其和公司进行合作,走市场化发展道路。这两条道路,需要分清哪一条是开创品牌的,哪一条是创造利润的,真正促成会鼓产业化优势。
结束语:总而言之,会鼓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维持的过程,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需要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真正找到加强开发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结合点,全方位提高文化品位,加速壮族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方面的顺利转化,完成壮族会鼓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社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花妹,韦克周.壮族会鼓文化进农村校园——浅谈壮族会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新课程(综合版),2019(4).
[2]王蔷薇.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初探[C]//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