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霞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福州道小学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直指当下的教育应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培养核心,助推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想改变学习方式首先就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教的方式转变促学习方式转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又一次重申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然而,当我们回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却常常出现形式化的模仿或是流于形式的合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学里通常为四人一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小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组内可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员负责填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也同时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现象的产生。组内成员的分工需要采取轮换制。
二、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的操作内容有一定难度,凭借个人能力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需搭建合作平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需搭建交流平台;学生在认知出现矛盾冲突意见不统一时,教师需搭建交流思辨平台;解决开放性问题时搭建交流平台。“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三、精心培养合作学习的技巧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虽然敢说、有积极性,但在讨论中往往抓不住中心。所以开展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教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1.适当合用学具 学会互相谦让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进行。在教学中通过学具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这也是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的良好时机。因此常常安排同座位或小组的同学把学具合在一起做游戏。记得一年级第一次让我班学生以小组合用学具的形式学习的情景,他们拿出大学具盒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然后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合用学具,拼一拼、搭一搭,看看能搭出什么形状的物体来。学生们很好奇,兴致也很高,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不一会儿,就听到叽叽喳喳地争论:“这个长方体我要,这个球是我的……”也难怪,学具是合用的,在家里都是大人围着他们转,没有或很少有过与别人分享物品的经历。我没有急于制止更没有批评,而是提出新的要求:比一比哪个组拼摆的图形最好,目的是鼓励他们更好地合作。争执渐渐平息,普普通通的学具经过他们的组合变成了“小汽车”、“大轮船”、“小房子”、“机器人”、“清朝的官员”、“美丽的花园”等精美的图案,听他们的讲解更是精彩,富有童趣。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对所学图形的认识,还提升了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当我采访他们合用学具的收获时,他们各抒己见,但共同的体会是:下一次一定会互相谦让的。
2.经历分工合作 体验合作乐趣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就是将某一个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我为学生创设小组购物的真实情境,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当顾客,还有的当监督员,人人参与模拟的购物活动,在我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下,购物活动顺利完成。
学生们充分体验到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分工与合作的乐趣,体验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而且在合作购物活动中愉快地学会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在有效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3.尝试多元评价 培养团队精神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团队意识的培养与形成。我在小组评价时特别注意“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这种评价机制引领小组成员的力量凝聚到齐心协力的行动上和甘苦荣辱的感受上,从而树立了团队集体主义精神。
4.指导组内合作 促进技巧形成
首先,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教给他们如何在小组内分工,怎样组织小组有序的发言,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
其次,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学会倾听。真心倾听、真心欣赏、真心关注别人发言,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信息。学会表达。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总是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老师要告诉学生发言时,音量要小,不影响其他小组讨论。别人在发言时不要插话,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再重复他人的观点。发言时要尊重他人,注意礼貌用语。
学会纠错。低年级学生对老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崇拜心理,总认为他们说的一定是对的,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博采众长的效果。因此,要鼓励学生敢向“权威”说不。首先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在课上说一句简单的错话或做一道错题,学生听后可能会哈哈大笑,也可能会没有反应,还可能在座位上直接喊老师您算错了等等,此时教师要结合班上出现的具体情况告诉学生遇到老师和同学说错话时应这样处理:常规是半臂举手回答问题,为了区分出纠错和常规回答问题,我会规定就措时直臂举手。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意见,我认为应该怎样怎样”。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
5.指导“组际交流” 引发思维碰撞
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的时候,要打破原有的“生—师—生”的固定信息交流模式,要拓展出生与生直接交流的空间。在这时,教师不能作为一个中介者,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者,要做的工作应该是组织、指导和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我们不妨这样指导: “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来个小组比赛,等他们交流完后,其他组可以针对他组的汇报来现场补充、更正或提问……”待小组全部交流完后,评选出最佳的合作小组,分别授予他们不同的奖章,以“组际竞争”促“组内合作”。在我的数学课上,孩子们可以自由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发表着本组的想法、算法或在实物投影下向伙伴们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不时地还要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质疑,台上台下有问有答。有的性子急的同学干脆站起来 “我不同意你们组的意见,我认为应该怎样”。课堂生活成了孩子们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的舞台。师生、生生在多项交流中相互切磋和碰撞,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学生会随时改善思维方式、调整思考路线、拓宽思考途径,优化思考过程,同伴的认可冲击着他们,成功的喜悦鼓舞着他们,他们的思维无比活跃,思维过程得到简化,能力的形成有了保证。在互相的沟通中,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掌握了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沟通中,人性、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始于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基于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成于精心培养合作学习的技巧,助推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