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垃圾分类教育的劳技课堂新实践 ——以工艺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俞颖
[导读] 每个学期近四千的学生在劳技中心上课,产生的垃圾数量可观
        俞颖
        浙江省杭州市嘉绿苑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每个学期近四千的学生在劳技中心上课,产生的垃圾数量可观。改进劳技课堂的设置,通过文化驱动、思想驱动、任务驱动、评价驱动减少课堂垃圾产生,做好课堂垃圾分类,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习惯。
关键词:垃圾分类;劳技课;改进;策略
        美丽的城市遭受垃圾的围追堵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垃圾破坏,学校、课堂对此能做些什么?劳技中心每学期要接待四所初中、两所小学的学生上课,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
一、劳技中心垃圾分类现状
(一)垃圾来源
        劳技中心的垃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堂产生的垃圾——包括金工、模型、陶艺、工艺课堂,另一类是学生的生活垃圾。
         1.课堂垃圾
        金工课的垃圾主要是铁块、铝块的边角料和废旧劳动手套。模型课的垃圾主要是纸模型的边角料以及做坏的作品。陶艺课的垃圾,就是掉到地上的陶泥和学生擦手用弃的面巾纸。
        工艺课的垃圾种类最多。剪纸课上的纸屑、做坏的作品、用过的单面刀片,串珠课上废弃的塑料线和塑料袋,丝网花课上用剩的丝网、做坏了的丝网花、剪断的铁丝、废的胶带,中国结课上戳破的泡沫板和松散了的红绳。
         2.生活垃圾
        每天两个班的学生在劳技中心学习,中午休息时会产生许多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有面巾纸、吃剩的面包、包装袋、矿泉水瓶、果皮果核、草稿纸、坏了的笔等。有的小学要求学生自带中饭,于是教室的垃圾桶里还有剩菜剩饭。
(二)垃圾处置
         1.直接丢弃
        2019年前劳技中心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每个劳技教室的垃圾都汇集到一个垃圾袋里,直接丢入学校的大垃圾桶。                                      
         2.废品回收
        2019年前,学校只对金工课的铁块、铝块的边角料有回收措施。
二、劳技课改进策略
        2019年,各校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措施各不相同。劳技中心所在学校有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制度和严格的垃圾分类行动。怎样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很快适应劳技中心的垃圾分类要求,教研组研讨后做出了管理上的一些调整,以工艺课为例加以阐述。
(一)文化驱动
         1.环境布置
        在劳技中心的墙上张贴垃圾分类的图文资料。比如“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等,营造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氛围。           
         2.设施配备
        在各教室设置分类垃圾桶,在垃圾桶上方张贴垃圾分类图标。在教室课桌的玻璃台板下放有课堂的垃圾分类细目和生活垃圾分类细目,让每位学生都知道会产生哪些垃圾,要怎样投放。
(二)思想驱动
        1.集中动员
        在上课前,劳技教研组长对两个班的学生集中进行常规教育,着重强调垃圾分类的要求。告知各教室放置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卫生间放置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在学校的垃圾房。垃圾房的集中投放时间为中午12:30——13:00,下午16:50——17:20。每天下午会有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评比。


        2.以身示范
        劳技老师会在午自修时查看学生的垃圾分类情况。打开教室里的垃圾桶,老师将放错的垃圾拿出重新投放,告知学生是哪种垃圾放错了,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比如学生问:“老师话筒里换下来的5号电池是什么垃圾?”老师答:“这5号电池是无汞碱性电池属于其他垃圾”。老师垃圾分类示范得好,学生看在眼里也会主动学习。
        3.征集意见
        在结束劳技中心的学习前,老师向同学提出调查问题,征集意见,内容主要包含减少垃圾和垃圾分类。调查问题如下:
        今天,你们产生了哪些垃圾,分别属于哪类垃圾?
        分类投放时有什么困难或疑问吗?
        你有什么减少垃圾的好方法?
        对工艺、金工、模型、陶艺课上的垃圾分类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完成的这些劳技作品如果以后不喜欢了,你会怎么处理它们?
        以上问题中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说说你的想法。
        为了减少垃圾,问题以PPT的形式投在屏幕上,让学生选择回答。
        老师反馈前期被采纳的意见。比如“感谢李**同学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剪纸课上用过的刀片收集起来拿到模型课上继续使用。李**同学说剪纸课和模型课都要用到刀片,剪纸课需要锋利的刀片,而模型课的刀片只要能在纸上划出浅浅的痕迹即可,这刀片就可以反复利用。”
(三)任务驱动
        1.课堂任务
        老师的任务是改进教学设计,减少垃圾的产生。比如串珠课时,原来的设计是学生做完一条手链和一个球,然后打分。现在改为学生先做手链,然后打分,再把手链拆掉,用拆下来的珠子和线做球,再给球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拆”的技能,也提高了珠子和线的利用率,最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学生的任务是在学会技能、完成作品的基础上,产生的垃圾能分类投放。明确废弃的塑料线、塑料袋、用剩的丝网、纸屑等投入“其他垃圾”桶。细铁丝、泡沫板、矿泉水瓶等投入“可回收物”桶。其中矿泉水瓶先撕下塑料包装纸扔到“其他垃圾”桶,再把瓶子放入“可回收物”桶。
        2.课后任务
        讨论、交流劳技作品的保存、漂流、价值再体现的方法。比如自我留存、送人、义卖、拆分重组、回收再利用等,让作品在课后物尽其用。
(四)评价驱动
        1.学校检查
        学校安排老师每天放学前检查各教室的垃圾分类情况,有加分和扣分且当场反馈。比如,有一次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破了杯子,他把碎玻璃放在“可回收物”桶,受到检查老师的表扬,说分类准确。又比如有同学将满是铁锈的劳动手套放到“可回收物”桶,其实它属于“其他垃圾”,因为它是被污染了。
        2.课堂评比
        将减少垃圾和垃圾分类纳入小组评价中。比如哪个小组用的材料节省——根据还回来的材料多少,加1——3分。打扫卫生时,看哪个小组垃圾分类准确,加1——3分。最后汇同其他表现,总得分前三名的小组,组内每位同学成绩加5分,其他小组每人加2分。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减少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三、反思
        老师在备课环节就考虑垃圾分类要求,课堂需要哪些工具材料,怎样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上课时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怎么分类投放等。老师从课前规划、课中实施、课后建议,从文化、思想、任务、评价等多角度、多环节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教育,让嵌入垃圾分类教育的劳技课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徐佳慧,尹佳宁,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及解决方案——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经贸实践,2019年1期
[2]韩己臣,张燕超,赵浚哲,陈孙龙,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了解程度调研分析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环境与发展,2018年2期
[3]钱丽娜,垃圾分类有“战术”,教育界,2017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