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于璐1 卢莹2 刘宇燕
[导读] 研究以遂宁市安居区全体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施测。
        于璐1   卢莹2   刘宇燕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401331
        2.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大安逸夫小学
        【摘要】研究以遂宁市安居区全体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施测。结果显示该区高三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及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恐怖、偏执5个维度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且女生均高于男生;城区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留守学生在阳性症状均分及焦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结论:我区高三男女生、城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另外是否留守也会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影响,我区应对高三学子有层次、有系统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水平 疫情 高三学生
        随着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教育部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区教育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也日益趋于成熟。全国各地学者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例如谢虹,艾宪淮,朱宝俊在研究中发现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比24.13%。[1];刘克善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56%, 且严重心理问题的学子占到3.69%。[2];据张崇民的研究,心理异常的中学生比例达35%, 心理疾病者占5.3%。[3]
        2020年是尤其特殊且值得我们关注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次疫情期间,高三学子也无一例外的居家隔离,参与网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挑战。同时,如此长期且不确定的疫情,使得家长与学生有更多时间相处,学生更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2020年4月遂宁市安居区高三开学后,为摸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作出积极的预后反应,展开了对高三学子的心理健康测评。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遂宁市安居区区内公办普高学校全体高三学子为研究对象,共计1809名,进行测评,最终回收1722份问卷。剔除不完整及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有15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07%。
1.2研究工具
        选用《90项症状清单自评量表(SCL-90)》。王极盛等人对于SCL-90在学生中的应用研究显示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796-0.8792之间,分半信度在0.7029-0.8532之间,因此SCL-90。[4]
1.3研究程序
        此次测评借用问卷星平台,由区心理教师录制问卷引导语并生成二维码,班主任组织学生扫描二维码,听完引导语后独立完成SCL-90的测评。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
2.1整体结果
        对155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从整体来看,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阳性项目数超过43个)为24.63%,即有382名高三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有152名(9.8%)的学生阳性症状均分≥3分。此外,有214人(13.8%)的高三学生总均分高于2分;有17人(1.1%)总均分≥3分。十个维度分≥2分的依次是:强迫症状(32.37%)、人际敏感(20.18%)、忧郁(18.12%)、其他(13.86%)、焦虑(12.89%)、精神病性(12.38%)、敌对(11.35%)、恐怖(11.28%)、偏执(9.93%)、躯体化(6.06%)。
2.2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
        研究有效问卷中,男生744人,占47.97%;女生807人,占52.03%。
        整体来看,高三男女生在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生高于男生。在十个维度得分中,女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恐怖、偏执5个维度的得分与男生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均高于男生,详情见表1。
2.3高三城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
        研究有效问卷中,城区学生686人,占44.23%;乡镇865人,55.77%。
        城区与乡镇的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城区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性别、城乡及独生非独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分,±s)
 
2.4高三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
        研究有效问卷中,留守学生有800人,占比51.58%;非留守学生751人,48.42%,。
        从整体来看,我区高三留守学生的阳性症状均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并且留守学生在焦虑这一维度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详情见表2。
表2 留守与非留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分,±s)
 
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
3.讨论
3.1遂宁市安居区高三学生疫情复学后,其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从整体来看,我区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4.63%,高三学生中有152名(9.80%)的学生阳性症状均分超3分。有214人(13.80%)的高三学生总均分高于2分;有17人(1.10%)总均分超3分。与史立根调查的高三学生心理间题发生率28.10%[5]相比,我区情况稍好。但仍值得重视。
        但此次调查中,有8名高三学生值得关注,他们的家庭中均有成员确诊新冠肺炎,8人阳性症状均分均高于2分,其中2人分值高于2.5;1人高于3分。亲人突然确诊,意味着这些学生与新冠疫情距离更近,对他们而言疫情不再是新闻,而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打破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容易产生慌乱失控心理,导致胡思乱想,进而产生焦虑愤怒的心理,同时也会担心再次回到集体中时,同学会不会产生偏见等,因而感到迷茫孤独。这些情绪与心理不仅会对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其积极人格的形成也会形成阻力。因此,后续需要老师更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严重的不良影响。
        从各个维度来看,我区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较差的主要集中在强迫症(32.37%)、人际敏感(20.18%)、忧郁(18.12%)、其他(13.86%)这4个维度,这与司圣义、王正伟对于肥东县学生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 (17.49%) 、人际关系敏感(13.67%) 、抑郁 (12.65%) 、敌对 (12.51%) ”[6]基本一致,但我区学生在疫情期间内,各个维度检出率更高。可见疫情对于高三学生可能的确存在影响;高三学生是一特殊人群,其各维度得分自然会普遍更高一点,这与唐秋萍等人的观点:“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焦虑分偏高应属正常现象”[7]一致。
3.2遂宁市安居区高三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根据研究结果,高三女生在总均分上要显著高于男生。从量表各维度结果来看,高三女生比男生在人际关系中更敏感;并且更容易产生忧郁、焦虑情绪;同时高三女生相较于男生而言更容易体验恐怖,也更容易产生偏执思维。究其原因,与性别差异有较大关系,女生相对男生成熟得更早,并且女生更倾向于与人建立依恋关系、情感更为细腻,但另一方面,也就更容易表现出投射性思维,产生偏执。
3.3遂宁市安居区高三城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城区与乡镇的高三学生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区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这可能与学习压力有关,城区学生接收到来自社会、教育局、学校、家长甚至同学的有关成绩的压力高于乡镇学校的。我区城区学校一直是教育局关注的重点,家长更是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同时区内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集中在城区学校。
        再者,城区学校师资力量更为强大,老师对学生要求更为严格,相较于乡镇学校,城区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也有所提升,并且,进入高三之后,学生的考试竞争更为激烈,担心成绩落后、考试失利的焦虑情绪也在学生之中更为广泛的传播。
3.4遂宁市安居区高三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我区高三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明显低于非留守学生的。与父母在家的学生相比,留守学生更易产生焦虑。留守学生一直是近年来,心理及教育行业关注的热点,谢思霞在2015年做的研究表明“有留守经历学生因为长期与父母双方或单方的分离, 父母关爱的缺失让他们体验到较多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感”[8],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对其焦虑、抑郁情绪及时处理,避免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或到高校后心理问题大爆发。
        其次,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相比,非留守高三学生由于父母在家,在生活上对他们的照顾更为全面,因此他们消耗在学习上的总体平均时间能够多于留守学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氛围下,前者的生活中心更多趋向于学习,能够更专注于学习,而后者除了学习还要考虑生活,甚至还要照顾长辈,无法专注于学习,在其高三生活中,学习与家庭产生了矛盾,因而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4.应对策略分析
        我区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虽然不低,但是基于新冠疫情加之高考的双重影响,教育局及各校也应该理性看待此次调查结果。综合以上差异分析及我区情况,可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健全区级心理健康工作系统机制。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的优势,联动兼职心理老师、班主任等一线教育工作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加强对我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的,提升心理工作软实力。建立健全全区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档案及档案管理机制,统一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全区统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促进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化。
        (2)鼓励发展特色,丰富学生心理活动。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特点,应制定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心理工作方案。例如,针对男女学生,可有目的、有系统的开展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让男女生既能认识到彼此的不同,又能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不同性别的优缺点;城乡学生差异显著,也应该有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案,最好能体现在心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各校心理老师及班主任等还应加强对于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关注,必要时可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及时开展。
        (3)创新心理教育形式,加强家校联动。疫情常态化形式下,引导高三学子关注疫情正面积极信息及关于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增强学生抗疫信心。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以及家长的强烈需求,心理老师可开设线上心理专题讲座、微课等,如:亲子沟通技巧、如何缓解考试焦虑等,通过互联网学习模式,完成心理教育学校与家庭的闭环。
         [作者简介]
         于璐: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参考文献
[1]谢虹,艾宪淮,朱宝俊.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05):.
[2]刘克善.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5):168-171.
[3]张崇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1,(03):58-59.
[4]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01):3-5.
[5]史立根.高三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02):63-64.
[6]司圣义,王正伟.肥东县1810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02):142-144.
[7]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邓云龙.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01):3-5.
[8]谢思霞.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06):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