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想象——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翅膀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王静燕
[导读] 阅读时,学生以理解为目标,耳、脑、眼等多个器官相协调
        王静燕
        温州市永嘉县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100
        【摘要】阅读时,学生以理解为目标,耳、脑、眼等多个器官相协调,由基本的生理器官感知到联想与想象,学生得以建立起对书本内容、对语言、对世界的感知。将阅读作为一门“思考的学问”,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是学生语言提高的最佳配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活动是任何一门语言教育的基础教学环节。读,这一活动不仅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开端,也是个人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活动,同样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通过书本阅读获取客观感知,并在头脑中加工为心理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透露出阅读者的情绪反应、兴趣爱好、思想态度等心理要素,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好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更是让这一思维过程“如虎添翼”。下面,笔者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本单位,谈谈如何为小学阅读教学插上翅膀。
         一、纵览全篇,成竹在胸
        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与想象,首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学生在进行阅读积累时,积累了各种意象和相关情节。阅读首先就是一个不断开拓人生视域、丰富生命体验的过程,我们在丰富的阅读积累中复习巩固新知识、新体会,同时进一步获得新的思考和感悟。此外,阅读范围越扩,阅读广度越大,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阅读方向进行深挖,从而找到一条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更深度的想象,由此提高我们的心灵深度和思维高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会在阅读理解中碰到一些障碍,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基础不扎实,相关的语言知识不扎实,因此在理解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给他们分配适当的阅读任务。比如阅读理解课上会讲到一篇寓言故事,老师就可以提前以提问的形式查询同学们对寓言的了解情况,已经阅读过《伊索寓言》类似的书籍的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篇阅读小结,课上进行分享,没有读过的就提前几天准备阅读。另外,让大家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掌握一些寓言的基本知识,如来源、代表作、存在时间、影响等等。有一部分同学的理解问题不在于读书的多少,而在于基本的语言感知,阅读本质上是和文本、和作者、和世界、和自身对话,教师要启发学生以轻松平等地心态进行阅读,而不是机械地浏览或生抠字句。以上种种阅读体验,均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轻松灵活的选择阅读文本,提高对阅读文本的领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想象阐发。
        再如,教师可以以开放的阅读题目为主题召开一场辩论会,辩论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知识概括水平和表述能力等都有促进,可以说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活动。例如,对于“开卷有益”和“开卷无益”这样的经典话题而言,新颖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础的论点之上,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思维论辩模式。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和特长,从多方面搜集资料,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论点和论据。老师在同学们展开搜集资料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对主题和要求有所明确,提出对同学们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一些启发性意见,如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单刀直入等不同的论辩策略,让学生们有更多自主选择的依据。在论辩过程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听取同学关于个人立场的论述和个逻辑的梳理,关注到学生论证中的亮点和新颖之处并加以记录,便于赛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补充。例如,a同学表明开卷有益的立场,从经典事例和数据分析方面论证了开卷有益的合理性,教师就可以在指导时加入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论证,帮助同学更深入挖掘对论点的感知。此外,除去辩论赛上正反方辩友的争论,教师还应开展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交流形式,全体同学在听取辩证之后,进一步摆事实、讲道理,总结短板,互相启发,同时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在评价和交流中收获快乐,促进自我思维的深化。


         二、自主探讨,挺立自我
        阅读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理解阶段。前面说到,阅读本质上是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就要在相对充足的阅读积累基础上,拥有整合意象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还要有进一步发散的联想与想象空间,真正获得自己独一份的、深入的心灵体验。
        就《雪娃娃不见了》这一文本为例,同学们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思路。根据情节的发展:雪后景色——一堆雪娃娃——打扮——告别——雪娃娃不见了,简单明了;根据时间的变化,冬天的早晨——太阳出来了——太阳落山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构建,在此基础上也会有不同的情节设置和情节补充,这正有利于他们培养理性和个性兼具的思维方式。在思路构建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发散的思考,以雪娃娃消失不见这一整体事件为主题进行探索,写成一个“寻找雪娃娃”的故事;或以雪娃娃为何不见为切入点,讨论太阳和雪娃娃的关系展开情节。或者在按图片展开叙述的基础上,插入自己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阅读文本根据小学学生的理解阶段,往往会配上插图,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可以更加真实生动地了解到雪娃娃的变化,进而深入了解到雪娃娃身上体现的性格特征、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侧面增加自身对人生和自然的认识。
         三、生活实践,寓教于乐
        阅读理解对同学们的思维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同学们有更加灵活的头脑和更加雄辩的口才,而更应落实到对同学们生活的促进和丰富上。联想与想象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同样也应体现出对生活的指导作用。阅读是丰富人生心灵的一扇窗口,它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让我们有更多表达的欲望和空间,可以让我们听到更多声音,拥抱更大的世界。
        以传统文化这一热点话题为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更多传统文化板块的阅读份额,这意味着学生们在阅读课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唐诗宋词、家训名言、历史典故、美德故事、传统工艺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这种厚重感仅仅通过有限的文本阅读是无法把握的,要真正让同学们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获取1启迪和深度思考,就需要一定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找寻传统文化,再进行适度的联想与想象,建立更深层次的文化感知。实践活动重在体验,教师可以避免直接的说教,给同学们安排更加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让同学们组个诗会,玩个投壶,玩个“曲水流觞”,也可以融合现代的游戏形式,比如打水漂,带领同学们来到公园的桥上,比赛打水漂,水漂小的根据眼前景色回忆相关的古诗元素,可以吟诵学过的古诗,也可以自己赋诗。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更容易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受,更容易被诗歌打动到。例如,公园当时正是春色满园,老师就可以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起头:同学们,记得这是哪首诗词吗?万物都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下,这样一句话,用古诗表达出来,是不是更加含蓄、优雅、动人了呢?你们也来试试。接着让同学们根据眼前的景物,适度开展想象,首先提取出一些组诗的要素,在教师的启发下吟诵出诗歌,让眼前之景、始终之景“活过来”。同时,同学们也能情境中追思千古,体会古人的情致风骨,把握古人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同学们的人格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阅读理解不是你问我猜,也不是天马行空。好的阅读教学应该建立在基础的阅读知识、规律梳理之上,辅以相关的联想与想象。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一种心灵对话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形式、提供更多阅读资源,真正让学生处于一种乐学、善学、活学的学习状态中,让他们回归基本的、自由的认知状态,这也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位的快乐之学、高效之学。
        【参考文献】
        1、康淑英.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想象和联想[J].《青年时代》,2015:260-260.
        2、刘中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141-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