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
长寿实验一小401220
摘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来,采用多样的方式提升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教师顺利完成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
这些年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颁发了新的教学政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促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尤其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在阅读结束之后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文章梗概的情况。然而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它具有知识可视化的特征,能够将复杂的文章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明确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绘制,它是由一个点引发出无数的分支,比如我国的汉字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当学生学习带有草字头的汉字时,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汉字的结构、包含的意思、使用的途径进行充分分析,使得他们在解决每一个分支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进行深入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还助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思维导图能够将特定领域的知识以块状的形式将各个节点展示出来,直观地表达出不同节点之间的层次以及因果关系,促使学生在深入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建立完善、具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对这个领域的整体认知,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预习质量
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内容基本上是给学生指定相应的预习范围,让他们通过课前预习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这样的方式对那些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清晰地分析出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然而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以良好的态度投入到预习中来,经常以完成任务的心理进行,降低了课前预习的质量。为了促使班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预习方式,给他们制定课前预习模板,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方式,还能让他们根据教师制定的思维导图模板,加深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二)增加文字储备量
过去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字词时,通常采用朗读和手写的方式进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降低他们字词推理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文字储备量。汉字中有大量同偏旁的文字,部分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同偏旁的文字适当集中起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他们。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学习“车”字时所给出的“课文”,其实就是教材中最早出现的思维导图。
编者借助颜色(黄色、蓝色、红色)和线条(左右、上下),组成了以“车”为中心来认识相关生字的网状图。对此,教师在生字学习中要加以说明。如在《汉语拼音11》中学习“儿”,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月儿”说一说“儿”在后面的词语:花儿、泡儿等,再用板书加以呈现,词语写在左边成一竖排,在右边的中间位置写一个“儿”字,再用圆圈圈起来,然后用线条与词语连起来,并带学生读几遍。
(三)提高阅读兴趣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出题人意思。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在考试和做题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文章时具有自己的解题思维。
例如,在教学《蜜蜂》一课时,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课后练习出示的其实就是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即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三个板块加以呈现,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表达中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将重点部分“实验过程”细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实验过程的几个步骤,画出每个步骤的关键语句,再自己选择合适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仔细阅读实验过程,找出了准备、放飞、观察、统计等步骤,并抓住一些表述关键行动的词句,如准备阶段的“捉蜜蜂”“做白色记号”“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等,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的一步步落实情况,多数都选择了以鱼骨图来呈现这个过程。
(四)提高写作能力
过去教师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通常是在写作课上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框架,然后给他们分享相关的经典作文,让学生通过模仿写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上课方式虽然能够确保作文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从写作主题入手,让他们围绕主题搜集素材、拓展内容,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会降低偏题的情况,还能提升作文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写传统节日”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以箭头的形式加以呈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选择材料时进行比较,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传统节日作为写作对象。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选材,即在选定写作对象后,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画出或写下自己在某个传统节日中的趣事,也可以将过节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关键词加以呈现,使人一看就明白了传统节日所讲究的“规矩”,进而懂得传统的意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颁布了新的教学政策之后,传统的讲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效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指引他们,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朱柯珂.西部素质教育.2017(14)
[2]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王静.农家参谋.2017(15)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康绪清,韩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