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思考——以中班博物课程“一米有多长”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商小婧
[导读]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商小婧
        东营区文馨幼儿园  
        摘要: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系统解释周围发生的疫情事件,了解相关的病毒感染和疫情防控知识,站在孩子的视角解读此次疫情事件。尽可能地用图画表征、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有趣的方式来带领孩子学习体会、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让孩子参与进来,建立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并从中收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疫情教育;课程预设;亲身感知
        引言:2020年鼠年的开端,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人们的生活因疫情发生了很多不同寻常的变化,作为3-6岁的幼儿,必然也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感受与困惑。疫情期间,如何在开学后带领孩子充分认识这一特殊经历,并转化为符合此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的教育课题。
        一、尊重幼儿,将课程与疫情融合渗透
        疫情期间,“新冠病毒”、“保持距离”、“佩戴口罩”等一个个新鲜词汇高频率的输入幼儿大脑中,相应的孩子也会对它们产生很多的疑问。比如,什么是新冠病毒,它很厉害吗?它怎么传染给我们的,为什么一定要戴口罩等等;而且幼儿对于疫情造成的生活变化深有感触与体验,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不能到人多的地方去,更不能与小伙伴拥抱等等。
        因此,面对疫情,不能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外面有很多病毒,出去就会生病。”或一味地禁止出去,而是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系统解释周围发生的疫情事件,了解相关的病毒感染和疫情防控知识,站在孩子的视角解读此次疫情事件,尽可能地用图画表征、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有趣的方式来带领孩子学习体会、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让孩子参与进来,建立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并从中收获成长。
        以中班“一米有多长”课程为例,开学前,通过线上视频互动,老师发现孩子们都知道要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于是老师引导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仔细观察并发现身边的各种一米线警示标示和警示牌。解释这些警示标示设立的原因和目的,以及看到此类标示,我们该如何遵守等等。提前在孩子脑海中建立关于一米警示标示已有经验的体系框架。
        二、追随幼儿,以幼儿为中心设计课程
        作为幼儿教师,要准确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然,关心世界,科学预设可能发生的活动和课程。
        1.基于共同经验,科学预设,生成主题教育课程
        经过一个超长假期,孩子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幼儿园。他们会发现原本自己熟悉的幼儿园较之以前也产生了诸多新的变化。诸如:错时错峰排队入园离园、时刻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等等。
        基于前期已有经验的渗透,中班的孩子就对幼儿园地面上新出现的各种一米安全标示尤其感兴趣。什么是一米安全距离?为什么要有一米安全距离?幼儿园里到底有哪些地方有安全距离标识?于是老师组织孩子针对安全距离展开了讨论并进行全园大搜罗。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发现的关于园内不同场所活动环节保持安全距离的新标示和新规则,讨论新学期与之前的异同,并讨论总结个中缘由。最后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表征记录。
        2.追随幼儿兴趣,分享讨论,获得初步感知经验
        所谓的"追随幼儿"并不等于"放羊",而是退后与支持。

教师应该做到放手,让幼儿做课程的主人。
        在孩子们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说逛超市的时候也发现了这样的一米线,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说出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于是老师及时联系家长,利用亲自时光陪同孩子继续寻找并梳理生活中见过的一米线。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寻找的成果与其他小伙伴共享。保持距离的安全意识在孩子们的讨论过程中就深深的埋在了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还有一些细心地小朋友们发现生活中,有的一米安全距离很长,有的一米安全距离比较短。他们对一米距离的长短产生了疑问。一米的距离到底是有多长?此时老师及时介入,向孩子们抛出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出一米的长度?”于是孩子们再次结合各自的已有经验继续探索。话题逐渐涉及到关于尺子的大讨论。老师及时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尺子供孩子们认识,由此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尺子的种类和用途原来有这么多!
        哪些尺子有一米的刻度?一米的刻度在哪里?怎么样才能精确地测量出一米的距离?一系列的讨论与探索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展开。
        3.鼓励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深化理解认知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设计符合幼儿兴趣点的操作游戏是教师的工作重点。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纷纷拿起尺子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体验。并从中总结出科学测量的小窍门。如测量的时候尺子不能打弯、应该把尺子和量的东西挨在一起等等。
        为了继续深化孩子对于一米距离的理解,老师向孩子抛出新的问题:“如果没有尺子,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表示出一米的距离吗?有哪些物品可以当做“尺子”呢?”基于孩子们之前建构的已有经验,一场用不同的“尺子”来表示一米距离的游戏展开了。孩子们脑洞大开,有的用绘本排列起来,有的用迈大步的方法,有的用胳膊等等。在游戏中,孩子们大胆想象勇于尝试。
        4.自主创意设计,主动践行,课程回归生活原点
        此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归根结底的课程目标还是疫情形势下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时刻保持安全距离。为了把防疫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中,中班的孩子还对幼儿园展开了“地毯式搜查”把他们认为欠缺一米警示标示的地方找出来,亲自设计制作警示标示并进行张贴。孩子们用行动保卫了自己的幼儿园,成为全民抗疫的践行者。
        三、倾听幼儿,不断寻找更多的课程生长点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陈鹤琴先生说过: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当下的疫情充满了要了解、想要探究的欲望。
        通过此次“一米有多长”的主题活动,孩子不仅对新冠病毒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对于疫情所引起的变化也树立了更加积极的心态。孩子们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原有经验。同时孩子们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发现了更多的奥妙。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强化自身课程意识,保持课程设计的敏感度。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充分利用好这次“疫情教育”,开展出更多适应当下的优质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教研团队. 疫情过后,我们可以怎么做. 幼儿教育旬刊, 2020(10):36-38.
[2]虞永平. 适度关注?融合渗透. 学前教育月刊,2020(4):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