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的技巧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杜大聪
[导读]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杜大聪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第二小学
        【摘要】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而学起来也就轻松自如。
【关键词】学生    课堂教学    兴趣   激趣    思维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思维心理的最佳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当灵活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一、故事激趣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教学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八戒带着20个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20个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了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0÷20=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直到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八戒列出的算式的计算过程。”学生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双目圆睁,全神贯注,这样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浓郁,注意力非常集中。
        二、游戏激趣
        数学游戏能让学生进行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活动方式,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数学游戏也有很多方法,有猜谜语、接力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读儿歌、分组闯关、小猫钓鱼……等。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运用以上的游戏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九”时,教师课前准备四件标价都是9元的商品,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要求各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四个算式。教师再问:、“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10元,找回1元。最后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9元,找回1元,还剩6元,即15-9=(? ),想:10-9=1,1+5=6。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九,只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可以得到差。这样把新知识寓于游戏当中,既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疑激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设“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产生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 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疑,学生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最终获取了答案。整节课,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探求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四、练习激趣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从练习中可以反馈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重复、枯燥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内容,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是:(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开放性。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能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激趣
        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激趣: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我还知道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长,另一组对边短。
        师:你学会了什么?
        生3:我学会了把长方形变为正方形和三角形,把正方形变为三角形和长方形。把圆形变为正方形。
        生4:我学会了做风车,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变为正方形的纸,在把正方形的纸变为四个相连的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不错,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今天回家去想办法,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风车转起来,还要仔细观察风车转起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这样的总结,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去升华思维。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学生带着悬念投入到下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情绪高涨,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得到了培养。
        总之,激趣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①、王用政《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疑激趣》,《小学教学参与》2005年3月。
②、刘守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2009年第18期。
③、康清明.《培养学生学习教学兴趣之管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