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玲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 364000
摘要:史料教学在历史课程学习与教授过程中所形成的意义十分重要。历史的发现与研究要依据史料的记载,对于史料的阐述和解释更是深入探析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根据。作为七年级历史教学,所作为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关键期。因此要积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应、使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七年级史料教学中逐步提升历史解释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与评价的必然要求,这一策略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史料教学;历史解释素养;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作为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对史料的收集、归纳与分析,“以史为鉴”充分说明了史料记载的内容对于历史发展与变迁所形成的直观化描述,更对于史学教育与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有着更加客观与现实化意义。历史解释素养,指的是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历史教学任务设置为前提,将历史事件与历史材料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科学、严谨的解释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是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而构建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充分注重历史史料对于历史知识学习所形成的“还原”,这是历史学科学习最为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解释素养必须依据的科学方法。作为历史解释素养提升。【1]
一、史料教学在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解释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作为历史学科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意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历史学习意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强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作为史料教学过程,尤其作为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进程中解释素养的提升,更要强调对于史料客观、严谨、科学化的收集、归纳与分析,秉承公正、合理的解释对史料在课程知
识传授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发挥。
在此要求基础上,史料教学所形成的重要性彰显而出,对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其一,史料教学是唯物史观培养的现实化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作为历史发展延续的中华民族,史实材料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见证和体现,因此,史料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其二,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产生诸多历史事实,形成类别丰富的史料。对史料教学的充分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鉴别能力,以史料作为客观化的标准为学习的内容和参照,在正确史料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构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化因素;其三,史料教学的充分运用对于七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解释素养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史料是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七年级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全面了解和初步归纳分析。历史解释素养要求学生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为基础,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历史事实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使学生从中获取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形成的社会意义,对于学生能够站到更高的历史层次上看待历史问题、获取历史认知、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意识起着积极性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为历史授课教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和深入化提升学科理论的讲授水平、讲授技艺方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二、史料教学在七年级历史解释素养提升中的具体措施
(一)明晰史料教学对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的目标,培养授课教师精准化教学能力
作为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习与授课中形成的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运用历史思维和意识,通过客观、公正并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解释历史发展与事实演进的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的出台,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素养要求有了具体区分,即学生对史料的区分能力、对史料价值的区分能力以及通过史料辨析对史料作者和事实所具有的分析能力。因此,史料教学是引导授课教师利用史料事实,对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构建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关键,更是授课教师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例如,学生在学习一段历史史实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认知和掌握的史料进行全面分析,从史料中汲取史实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过程,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合理的方式方法去解释历史事实的真实内容;作为初中历史授课教师,按照课程大概的要求与教学设计的安排,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以史料形成的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史料当中的事实、人物所处时代的具体情况、分析历史人物的内心想法、结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对史料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讲解,并对具体讲述过程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性作用。教师在讲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措施时,先出示引文: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与提取关键信息而获取问题的答案,学生对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的理解就有科学的切入点,历史解释素养的说明事件的因果关系由此体现。
(二)以学情为渗透素养的出发点,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养成史料阅读的分层兴趣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历史学习效果,也决定了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并能更加深远的影响到师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学习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史料阅读兴趣额培养,注重对史料的针对性选择与科学解读。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多类型史料的整合呈现;如文字史料的化繁为简的阅读处理;图文并茂式的直观激趣组合呈现和图表结合提升式拓展展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一种喜欢的阅读呈现形式,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参与,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解决重点问题。
(三)为史料教学进行明确化分类,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元素和事实,有共性也有个性,要进行深入化研究与学习,必须能够对史料教学进行明确化分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领悟、辨析和理解能力,更加利于授课教师科学授课方法的运用,更能够提升学生与教师历史解释素养的提高。在汉武帝大一统的所有措施的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了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与图表史料的三结合,这一明确的分类,既符合七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呈现的年龄特点,同时又多层次的展示不同类型史料,提高学生多角度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在辩证性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七年级学生史料阅读接受数量最佳的是单则精炼材料呈现和图文并茂式,能提高课堂参与兴趣和关注力。
三、结语
作为史料教学七年级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历史课程内容的兴趣、加强授课教师合理科学化的历史课程教学。这堂课在史料呈现形式、呈现数量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注解式的文字史料呈现有助于面向全体的落实;图表或图文形式的呈现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15则以上的呈现量对当堂巩固落实还是存在较大的挑战,强化学生以史实为依托的,有条理的因果分析仍是七年级阶段史料教学突破的难点,在今后的案例研究中仍然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枫.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乔凯,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备注:本文系2020年立项的龙岩市课题《基于历史解释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YJY202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