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简标章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及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
        简标章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及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优秀率,通过研究调查,跟踪对比。结合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尝试,总结了一些针对学业水平测试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较为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转眼之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从开始实行至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进行了三次,根据这几次考试的结果来看,我校学生的通过情况有的班级好、有的班级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中,学生的通过率、优秀率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优秀率。通过近一年来的研究调查,通过对四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考试通过率等情况的进行跟踪对比。结合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再加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针对学业水平测试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较为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及安排任课老师对策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股普高热,出现了大家都来办普通高中,学生不管成绩如何,学习兴趣怎样都以上普通高中,再上大学为人生的学习轨迹。各个地市也都把中职学校的招生放在普通高中招考之后,最后批次录取,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生源数量急剧减少。而中职学校为了生存,为了能招到学生,只好敞开大门,只要学生想来中职学校就读,不问中考成绩多少分,有无参加中考,都可以,因此可以说有些中职学生文化程度连小学都没有。再加上,中职学校按专业进行招生分班,因此,各个专业和各个班级之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这实际情况,同时兼顾公平起见,在安排各专业,各班级的授课教师上,我校采取如下的方法:第一、若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是担任某班班主任,则由该老师(即该班班主任)担任本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第二、若非第一种情况,则哪位老师担任哪个班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由所有担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当场进行抽签决定。如此安排,一方面兼顾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各授课老师及班级也较为公平。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1、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通过“问卷星”对学生作一下调查,调查内容通常包括1、中专毕业后,你想继续读大学吗? 2、你对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了解吗?3、你知道“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吗? 4、 你知道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作用吗?5、 你知道没有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后果吗?6、 你知道“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要考哪些科目吗?7、 你知道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测度成绩获得优秀与通过的差别后果吗?8、 你知道每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时间吗?9、 你知道“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要考哪些科目吗?等相关于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调查内容,通过课前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性质的认识,并提前向新生说明“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对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的重视,同时,进一步说明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为后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打下学习的动力。
        2、游戏、绘图、比喻说明,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主动地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获取相关的知识,进而将“要我学”的被动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的动力源泉。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程中不同的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操作练习中,游戏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教授中英文录入模块时,通过打字游戏软件,如金山打字通,星光打字练习等软件,不知不觉中,学生通过游戏就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知识的学习。
        此外,一些电脑绘图软件也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授多媒体软件这章内容中加工处理图像部分,我首先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准备3-5张自己拍摄的照片,包括单人证件照,利用美图秀秀软件,让学生自己处理自己拍摄的照片,比如:对自己拍摄的证件照进行更换背景,进行美颜等操作,学生就非常有兴趣,并能很快就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部分,比如二进制,这部分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都较为抽象,因此,在讲述这些内容时,我尽量找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时间,每星期是7天,逢7进一,借一当7,推出星期是7进制;年月每一年是12个月,逢12进一,借一当12,推出年月是12进制;时钟每小时是60分钟,每分钟是60秒,逢60进一,借一当60,时钟是60进制等进行比喻,总结出进制的规律,最后引入二进制内容的讲述,从而让学生对二进制的内容感到不再抽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讲述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讲:我国有十四亿人口,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码太难记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同理,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自己的“名字”----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虽然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它不太好记,因此,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比喻,形象地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化抽象为具体,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一般而言,在计算机的操作中,同一个结果至少有二、三种操作方式来实现,我常对学生说:“学习计算机,如同妇女打毛衣一样,一定要多打多练,才能花样翻新,进而才能熟能生巧”[1]。实践操作是重要的,但也不能让学生盲目的、放羊的上机练习。每当我教授新的操作内容时(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机房进行),一般我只安排10-15分钟左右进行示范、讲解。讲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学生实践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正,等他们掌握了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实践和巩固,并通过一定练习,最终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同时,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练习,能充分激发学生自己尝试的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在讲授设置与破解密码内容时,学生表现的兴趣就特别浓厚),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优差结队帮扶,促进共同进步
        这些年,电脑作为常用的电器之一,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不少家境较好的学生的家里都已经购置了电脑。城市里的小学在三年级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计算机发展了那么多年,但总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接手新班级时,我都会首先作好这方面的调查,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情况。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windows 7操作系统,汉字输入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手把手的进行辅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布置的操作训练,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在电脑机房排座位时,我充分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尽量作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旁边安排一个较好的学生,让优生和差生结队帮扶。这样不仅让差生能及时得到指点,而且也能让优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降低老师辅导的工作量。
        5、案例任务驱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操作。所谓案例、任务驱动,就是把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案例任务,通过案例任务的完成,享受完成具体案例任务的快乐。比如在教授办公软件应用内容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办公软件的优越性能,通过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在进行具体的情景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现学现用,进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来说,例如在教授专题六:word图文混排。我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组海报,针对图片中涉及到的元素,提出问题,引入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书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再进行简单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分配当日的课堂任务---图文混排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全程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教师机,教师对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交流和评价,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学生展示和讲解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讲解结束后,教师设定所学知识内容与日后工作生活运用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情境。进行布置任务:比如做一个手抄报的排版,制作一个培训资料单页,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制作一个自己个人的求职简介等,同时也可以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布置任务:期刊排版。让学生作为报社编辑,需要完成这项任务,教师把文字、图片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制作一期期刊。通过完成这项任务,使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6、以练为主,以考促练,让“讲-练-考-讲”形成闭环,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
        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所有科目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是第一个考试的科目,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时间为每年的六月份。它的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类似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20题、Windows  7基础操作、Word2010应用、Excel 2010应用、PowerPoint2010应用、打字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值分布为:单项选择题20分、Windows  7基础操作15分、Word2010应用25分、Excel 2010应用20分、PowerPoint2010应用15分、打字题5分。虽说,难度不大,但对学生操作的熟练度还是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分析,我将Windows 7基础操作、Word2010应用、Excel 2010应用、PowerPoint2010应用这四个部分列为重点,在平时上机练习把这四个部分列为重中之重,通过学校购买的上机考试模拟软件(尽量购买与正式考试界面一致的模拟软件),让学生反复练习,对前面几套题(一般来说三至五套题),通过老师讲----学生练习----老师讲评----学生再练习的方式,让“讲-练-考-讲”形成一个闭环,当训练了三至五套题目后则可采用“学生考----老师讲----学生再次练”的方式,对学生操作的熟练度进行强化,对选择题则采用将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对打字题,则建议学生在最后有时间富余的情况下再去做,这样可以节省机房的占用时间,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同时,在考前安排二个月左右时间,包括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前集中强化训练。在考前强化训练中,完全模拟真实考试场景,对每套模拟考试题通过“学生模考----老师讲评----学生再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同时,对每个学生、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跟踪登记,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每次模拟考试,成绩都要保持在85分以上;对模拟考试连续三次都不及格的学生,及时地跟其班主任联系,并与其家长沟通,通过班主任、家长、学校任课教师大家一起形成合力,共同的努力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经过这几次考试,基本上不出意外,凡是在模拟考试中成绩能保持及格以上的学生,都能正常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而没有通过的学生基本上就两类:一类是懒,平时、考前都不练,上课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听课,不愿意动手去操作、去练习,对待自己前途、对待考试成绩无所谓,家长也对其学业教育放弃的学生;另一类的确是智力有问题的学生。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许多,教学一方面体现的是老师的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配合着学,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当前中职学校中应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对待自己前途、对待考试成绩无所谓,家长也对其学业教育放弃的学生,怎样来转变他自小学、初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厌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上,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积极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要求[3],如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章树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J].学习与科普,2019(04):1-2.
[2]黄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2012(06).
[3]王丽芝.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06).

作者简介:简标章,男,讲师, 1972.11,硕士学位,福建永定人,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讲师,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课题(ZB2019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