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胜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九中学 553501
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改革对其相关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科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明确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教学
引言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强壮学生体魄,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学习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影响,对高中生来说,在高考的压力下,他们会长时间处理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使得学生身体素养相对比较差,同时高中生在学习压力下,其心理健康程度也比较低。而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所以在实际中,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一、核心素养内涵与体育教育理念之释义
作为舶来品的“核心素养”一词有诸多定义,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的项目,将核心素养定义为“使个体获得成功、社会健全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不同角度看既独立又关联,准确把握我国核心素养的内涵就等于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体育教育理念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素质、兴趣特长等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忽视高中体育课堂
人们普遍认为,体育学科带有玩的性质,而且普通考生的高考分数不受体育分数的影响。高中生课业繁重,身体长时间僵化,若是不能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很容易出现意外。但是,学校忽视了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别提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2.2体育教学缺乏创新
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实际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时,大多是根据学生的1000m跑成绩、立定跳远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这就导致一些身体素质本身比较差,难以达到相关标准的学生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另外,有的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没有为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精神,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三、高中体育教学方式创新
3.1创建良好体育氛围
很多高中生会觉得体育课堂枯燥、无聊,学习热情不太高,加上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固定的,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对此在今后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例如: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篮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首先利用多媒体,将经典的NBA、CBA比赛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观看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视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视频播放,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篮球技巧,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训练,掌握相应的篮球技能。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竞赛,促使学生可以在篮球比赛中更好的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锻炼的主动性。
3.2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如果想要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教师必须科学完善体育课程体系。通常情况下,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开放性相对较强,具有灵活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在每个学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师特长,适当改动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武术套路时,体育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棍术、太极拳和剑术。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多种体育活动的科学开展,使学生不同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为培养学生特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行教学考核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科学培养。最后学校还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使其对健康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训练,以此为基础,能够提升学生的抵抗力,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3.3体育品德与操守的培养
最后要提到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体育品德与操守的培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体育精神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田径项目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不轻易给自己设限,敢于突破,勇于尝试,能够承受面对挫折与挑战,将挫折视为鞭策的驱动力来进行更好的自我提升等。比如,田径团队项目训练中关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也是体育精神的体现。比如,对体育规则的尊重、执行、捍卫与敬畏等,也是体育品德操守的体现。这些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价值观意识流层面的教育引导,同样应当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3.4激发乐趣,培养运动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具有鲜明的引导性、参与性和娱乐性,既要注重兴趣培养,又要强调技能练习。高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教育部部长王宝生在两会“通道”强调,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上好高中体育课可促进落实“减负”工作。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才需求也决定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学、练、玩相结合,建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让学生喜欢运动,爱上体育课。只有在有兴趣、知乐趣的前提下发展运动体能和运动能力,才有益于青少年时期身心健康发展。在有兴趣、知乐趣的引导下,提升健康体能和锻炼运动技能,健康体能是进行日常生活、社交、运动的保障,运动技能是指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适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中以学练情境化和竞赛游戏化为形式,抓学生好玩、好练、好学的兴趣点,助学助练,使运动能力达到可学、可练、可玩、可用,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通过开发体育课程体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合理优化教学评价、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宗刚.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效果[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119-120.
[2]陈潮.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J].体育风尚,2019(10):201.
[3]王剑东.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分项教学方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20-121.
[4]李峥嵘.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下),2018(09):51.
[5]谢城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初探[J].情感读本,2018(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