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徐国梁
[导读]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
        徐国梁
        安徽省安庆第九中学  246000
        摘要: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而出现叛逆、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困惑,利用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本文基于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探究
引言
        纵观当前的学校教育发展中,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过大,缺乏身体锻炼时间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整体下滑,这不符合全面发展理念。且传统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理念影响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缺乏,课程特点和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在教法选择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量,导致教学活动有效性不足。新课改影响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开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这对深化课程改革有积极意义。
一、悉心指导学生,树立学生自信
        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不会的题目或成绩下降的问题,容易自信心下降、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高中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运用灵活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困难,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部分个子矮或身形胖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出现了自我放弃和不自信的问题。这时,教师应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慢跑及蛇形、圆形、螺旋形等图形变换跑锻炼身体,提高跑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跑步能力强的同学是怎样跑步的,鼓励学生请教同学,以此提高自信心,增强体育综合能力。
二、注重在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是高中体育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落实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措施。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要通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兴趣来培养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有赖于兴趣的挖掘和培养。在笔者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对球类运动有兴趣外,还对其他体育项目都有兴趣,但每一项都不能坚持下来,无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与自己身体相适应、学业相符合的体育运动,然后通过22d周期的习惯培养,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制定计划加以实施,最终才能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爱好跑步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跑步是最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运动。但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从健康的层面考虑学生的运动,更要从体质健康要求与标准出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中长跑的节奏、规律及学生的承受范围,引导学生在科学跑步的前提下制定长期跑步计划,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如何科学安排学业,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好体育锻炼时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也培养起良好的运动习惯。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挖掘并培养学生兴趣,以兴趣为牵引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衡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三、树立三维健康观,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自然性的发展,也包括社会性的发展,当然自主性的发展也必不可少。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紧紧围绕国家体测,追求生物体育观基础上的体质发展,试图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一些生物性改善和提升。但体育不仅仅是一项改善、优化、提升学生体质的身体运动,也是一项促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成长的人文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学理念要由过去的“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三维体育观”,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你,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一是体育教学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一种教材,万种教法。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式、枯燥式的教学,多采用一些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运动,变“强压式”为“合理式”。课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了解,合理搭配器材种类,让学生做到运动负荷大小适中。课后,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座谈,充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能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课为主,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融共享活动。体育教师要矮下身子,既要让学生明白体能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又要让学生增强良好的运动体验,对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均大有裨益。三是体育器材要跟上。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体能课教学的基本之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开展好模块选修教学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当前部分高中在模块选修课程设置方面的条件依然不成熟,但是既然其有益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培养,那就是必须坚持的道路。这需要高中学校在师资保障、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持续性的统筹规划,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的体育模块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大庆.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6):99+101.
[2]范凤超.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1):127-129.
[3]刘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田径,2019(11):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