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凌国松
[导读] 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深入,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也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
        凌国松   
        市黄埔区荔园小学,5107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深入,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也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讨论丰富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养、课程结构设置等教师发展策略,为顺应教育行业发展,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做出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引言: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加强体育运动能够有效优化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著名的教育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一个没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必然培养不出有任何特色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促进自我发展。
一、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0年6月,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20年,我国6-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体重超重率高达9.7%,肥胖率为6.5%。也就是说,每六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人超重。而青少年肥胖会直接影响到其身体健康。在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参与其中,积极顺应新时期教育行业的变革,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教师都是个人技能过关,但是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比较薄弱。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学习效果。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多方面提升自己。
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理论知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甚至一些体育教师都是兼职人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丰富的自身理论知识储备量,是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第一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育教师也开始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优秀、合理的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对相邻学科、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涉猎到的内容加以了解。例如: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方便教师根据学情制定下一步教学策略;学习管理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规划课堂结构;新时期背景下,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有成为一名综合型教师的自觉性,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丰富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可以多学习体育专业术语与规范口令,针对学科特点进行自我培训。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向青少年宣传正确的锻炼方式,教师也能将体育课程讲解的更加透彻、丰富、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逐渐增加体育学习的兴趣,熟悉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整体身体素质[1]。
(二)提高道德素养
         众所周知,相比较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日常训练大多在室外进行,无论风吹日晒,还是烈日酷暑,体育教师都要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带动学生去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

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也提到,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体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体育也能在品德和行为上培养学生。包括:坚毅品质、奋斗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规则精神等等。如果忽视道德品质培养,只注重体能训练,学生很容易被培养成机械化的运动员,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帮助。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自我道德素质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还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解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的政策,保持一颗热爱学生的初心,秉承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和心理诉求来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课程结构设置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都出现了专业课程比重偏低、专业知识教学覆盖面小、课程结构单一等问题。相比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来说,体育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靠重复的体育动作训练,也无法得到更加有用的知识,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体育专业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调整课程结构。例如:可用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包括障碍赛跑、趣味接力蛙跳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感,同时还能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为学生带来综合性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在体能上得到提升,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其他知识面,学会团队合作,增加团体凝聚力。
(四)注重因材施教
         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特征。新课标强调,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及体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个人情况制定教学方式,鼓励每个人都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强健体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评价一个学生,不要单纯只看他的体育成绩,而是要将学习过程加入评判标准中,把努力程度与取得成果当做是检验学生最终成绩的依据,并以此来制定科学、公正且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五)落实教师培训
         无论对于什么岗位来说,想要得到良好的工作成效,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体育教师队伍也是如此。和其他文化课教师一样,体育教师也要定期参与培新,院校应科学制定培训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形式和教学目标。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培训不同。体育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并在体育运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院校要选择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培训内容。例如:可使用PDS教学模式。我国教育方针在不断变动,体育课程内容也要顺应作出改变和创新。以往那种重复性强、机械化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也可以将教师培训的重点放在加强心理辅导、理论知识讲解、课程创新等方面上。
结论:综上所述,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其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该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些行为,学生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晨玥.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24.
[2]夏静,蔡加宽.“四个一”的创新体育课堂,打造学生核心素养主阵地[J].体育风尚,2021(02):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