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璐
永安市第三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6000
摘要:在新时期教学改革思想融入的环节下,教师要不断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应通过思维导图的融入,让学生感受知识学习环节的变化,以此保障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通过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阅读指引的融合,保障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运用;分析
前言:在有效的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教学融合的环节下,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入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会推动其英语学习能动性的增强;也会保障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取得丰硕成果。以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阅读学习环节,让学生形成阅读学习的基本框架,基本思维会为其掌握方法、提升学习成效、形成学习信心创建基础。
一、融合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中通过思维导图方法的融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思维导图介绍基本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文章阅读,以此保障学生对相应文章内容加深印象、增强理解,推动学生英语阅读实践成效的提升。英语阅读文章理解能力的增强[1]。
例如:在“Welcome to China!”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中引进“Mind map”形式,为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提供“Thinking wall”。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food, Chinese customs, etc.”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展示中形成一定的好奇心。随后,在思维导图的梳理下,教师让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学习,增强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能力。基于教师的介绍和文章中的介绍,让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做好框架的总结和描述,推动学生取得阅读学习的综合成果。
二、融合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会直接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力。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形成基本兴趣。在思维导图的呈现中学生会感受到自身学习模式的变化、学习成效的显现;会保障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阅读学习中的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2]。
例如:在“Where are you from?”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形成阅读学习兴趣。展示句型“Where+(be动词)+......?”。随后,教师出示练习如:“Where is your brother from?”、“Where are your classmates from?”在思维导图梳理的结构框架中,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英语知识练习。随后,让学生完成文章阅读会推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保障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融入下形成阅读学习兴趣。在有效的练习中增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信心和参与度。
三、融合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形式的融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以思维导图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完善学生的阅读学习总体效果。在课堂中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转变学生在传统课堂内的学习态度,通过思维导图融入知识讲解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学习质量的提升[3]。
例如:在“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得到显现。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饮品的制作过程或产出过程如:“Milk - cows, apple juice - apples, vegetable juice - vegetables,”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好奇心。随后,完成文章内容的阅读,让学生练习使用不同的名词回答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回答:“I'd like some famous juice, please.”或者:“I'd like some milk, please.”以此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实效高效阅读,促使学生能够提升基本学习成效。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融入思维导图方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以思维导图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印象,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素养的形成,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理解知识、认知知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融入,使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够“开枝散叶”。
参考文献:
[1]王迪.浅谈“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海外英语,2021(02):195-196.
[2]梁滔.高品质视域下中学英语阅读课的样态思考——以初一阅读课SHE SAID ‘NO’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01):26-30.
[3]张建鑫.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和效果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