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斯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省 钦州市 53500
摘要:汉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仅存的象形文字。近代文学以五四后的白话文运动为主,形成了符合近代书写和应用习惯的汉语言,许多经典白话文作品应运而生,诞生了鲁迅、闻一多、胡适等一系列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从白话文发展过程看,现代的汉子起源于古代汉字,依然与古代文学中的汉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甚至一些成语、词语的用法依然出现在现代文学的纸面上。高校汉语言文学等学科专业所学习的古代文学,就是为研究这种联系为目的,探索古代文学的意义,在文学上寻求古今的联系与突破。
关键词:高校;古代文学;改革。
引言:古代文学是古代汉语的载体,是古代思想家文学家留给后世的珍宝、从《诗经》到明清代的小说,古代文学经久不息,衍生变化出多种形式,在语言的应用和规范上不断进化,先后出现唐诗、宋词、元曲、演义、小说等在中国历史上璀璨绚丽的古代文学。现代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研究时,把古代文学作为各文学专业必修的科目。从这点来看,古代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高校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重点改革创新的科目。
一.古代文学梗概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从甲骨文到如今的规范的汉语言文字,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文字洗礼。在浩如烟海的文字海洋,中国古代文学就是这些文字的载体,不仅能够通过不同年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窥视历史朝代的人文、思想、文化以及经济等社会发展风貌,更是能够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把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让后世之人能够继承古老中国的智慧和优秀传统,能够寻根问祖,保持初心。
在文学专业设置中国古代文学,是培养学生更高级别的语言能力,能够循着文字的血脉,找到文字扎根在深层次的根基,广泛提升学生自身文学视野,提升减伤品味,在优秀的古代文学滋养下,形成儒雅、谈吐得当的气质,继承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思想,能够获得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相较于现代文学,创作者和创新者较多,出现许多不同种类的作品和形式,课程内容变化周期快,变化频率大,特别是现在自媒体和网络兴起,现代文学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变得碎片化,而古代文学相比之下,内容和篇目相对固定,每个阶段代表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都几乎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特点,好的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容易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容易把握,不存在多变的风险,也不存在模棱两可的见解;不好的方面就是,固定的篇目和形式,教授起来缺少新意,在创新上较难,很容在教学过程中沦为说教和传统的讲解模式,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没办法提起兴趣。固定的篇目和文学教授内容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可以把控的方面也同样存在保守落后的困局。
文学学习应该是有趣而开放的过程,形成自由轻松的学习以及探讨氛围,才能立于教授课程,提升学生真正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社会在发展,语言文学创作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这就对高校在教授古代汉语这门课上提出了更加高难度的挑战,随着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这种挑战在某种意义上变得更加难以完成,古代文学所秉持的精神追求与现在的功利主义产生矛盾,导致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时,普遍提不起来兴趣,导致一些教学工作陷入尴尬境地,甚至有些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出现出勤率不足三分之一的现象。这些,都要求古代文学的课程从设计到教授,从课堂内到课堂外,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和有益性探索,挖掘古代汉语中的时代精神,拓展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必要联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业余生活和文学社等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更多途径,来解决古代文学的处境,从而更好的将古代思想和优秀的传统传承。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1)整体重视不足
高校在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上整体重视性不足,教学的师资配置不均衡,一方面是学生对古代文学兴趣普遍偏低,出勤率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因为学生关注偏低,出勤率不高而缺少足够重视,导致“不重视,没兴趣”的恶性循环。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配备不足,直接导致参与教学的教师缺少创新动力和资源保障,只能默守成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上继续进行。
(2)理论落后,模式陈旧
首先,想要充分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内容,门槛是相对较高的,需要具备对基础古代汉语的认知和词语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古代寓言文字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成为较为困难的事情。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例如在王力《古代汉语》第一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之中,标题的“鄢”字就属于不常用的汉字,而文章里“寤”“虢”等古代常用汉字很多,很多学生还需要查字典才能完成初期的阅读,更何况对文章进行理解。而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也只是对生僻字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明白每一句字词含义,仅限于翻译成现代汉语,对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文学魅力缺少必要的阐释和详细的代入。这种较为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达到与学生交流沟通目的,教学效果流于被动接受和单调的背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考核内容不够丰富
古代汉语考察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够丰富,只是依靠期末考试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缺少平时考核的设计。一些投机的考生,整个学期不学习课程,只是集中在考试前几个星期进行突击的背诵记忆,往往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之上分数和背诵的熟练度,而是通过教学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涵养内化与学生内心,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涵养。
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1)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可以引进较为年轻的老师教授进行古代文学的讲授。年轻的老师年龄和思想上与学生较为接近,更能够理解现代学生所想的内容以及感兴趣的事情,能够投其所好,将古代文学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创新,符合当下年轻学生的口味和选择。资源的投入,能够让教师在创新改革上有保障,能够更好结合现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文学社等社团,通过融入学生课外生活来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比如,文学社可以组织一古代文学为主的诗朗诵会等茶话会,戏剧社可以根据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舞台剧,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以现代方式进行演绎,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剧本,因为只有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才能更好进行创作,无形中,学生主动进行了后续学习,一次剧本改编所发挥的效果,有时候比课堂上老师花很长时间讲解的效果还要好。丰富的校园文化,也是教学的载体,二者有机结合,为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
(3)丰富考核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考核内容。可以针对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考核目标的分解,对于积极参加文学社等与古代文学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的学生,酌情给予加分,阶段性进行小规模的随堂测验,成绩可以计入期末总成绩中。考核内容除了考察必要的字词用法和文章主旨思想等方面,可以适当训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模仿性写作,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相关的虚词、助词等,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能力。
(4)拓展思维,延展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不局限于课本,可以开设专门的贴吧微信群等年轻人喜欢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在评论讨论下进行畅所欲言,形成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结语
古代文学是中国汉语言文字的精华,是优秀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其中的理论和思想,一些非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也应当作为选修进行学习,提升自己思想境界,高校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后,高校学生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庆杰 2019《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7 期。
[2]王力.《古代汉语》,2015,第三版,8.
[3]刘瑞红 2016《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评 <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之关系研究 >》,《新闻与写作》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