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东
四川省蓬溪县实验小学校 6291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构建价值观念、养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其认知结构尚未成形,对世界的理解还比较浅显。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引言
教育要培养的是智慧者,而非装满知识却不会应用的“容器”,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当前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更是极大地支持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推进。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来看,道德为先,这也和立德树人中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可以明确的是,我们要培养的是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德育理念的重要载体,相应地也就成为发展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堂入手,进行改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师生核心素养意识的淡薄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也早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被强调,但是,观念的转变与政策的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付出长久的努力。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仍有一些师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学习意识。师生意识淡薄、概念掌握不清晰,合理、科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便难以实现。具体而言,由于对核心素养缺乏明确的认知,教师依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依旧靠“死记硬背”。在这种课堂上,理论与实践是相互独立的,学生无法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在师生核心素养意识双双淡薄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给出良好的反馈,久而久之,教师的授课积极性逐渐降低,课堂效率也随之越来越低下。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小学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校不够重视该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教师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去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重点,仍然习惯“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发展较缓慢地区的学校,其教学方式更加落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文字较多,教学过程中若单纯让学生背诵,而不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学生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不利于学生发展。另外,目前仍有学校的学科设置存在问题,学科分配中有所失衡,差别对待主科副科现象严重,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发展,导致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在学习中有松懈心理,不能很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是比较单调且枯燥的,学生对此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失去兴趣,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策略,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学习,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网上给学生搜集了有关世界各地的文化图片、文字、视频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了合理汇总,制作成了一段时长为几分钟的视频,在课堂为学生播放视频,视频展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给学生创建了形象且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视频展示完,学生仍旧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我对学生进行了本节知识的形象讲解,通过讲解与视频观看,学生能够对知识形成更深的印象,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而且学生不会觉得学习知识枯燥乏味,而是兴趣盎然,这都是有赖于应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推广。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必要的时候要巧妙地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给学生创建轻松且愉快、生动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枯燥乏味,而是十分有趣的,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对有效课堂的达成有促进作。
(二)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融合于生活之中,又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上,它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必须要以实际生活素材为参照,以指导和解决生活问题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找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德道与法治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可有效地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周末巧安排》这一课时,教师就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家庭作息时间表”为主题,让学生回顾自己或家人是如何度过周末的,并制成一个简单的周末作息表,并让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些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比如一些学生周末12:00才起床,早饭和午饭一块吃,而晚上在11:00后才睡觉,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教师通过这些生活化例子来引导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初步形成时间概念,促使学生学会正确安排和利用生活与学习时间,以此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将生活中的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规律的生活和学习行为等现象,以图片、影视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活作息习惯。
(三)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小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将课程内容深化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与自我认知中,让小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到快乐与喜悦,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效果,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比如在对团队协作相关的德育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班级内开展合作小游戏,进行体验式教学课堂的创建。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开展三人跳绳、四人五足等小游戏,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这些游戏,增加学生的运动量,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在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某一个小游戏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想与体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21-22.
[2]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55.
[3]张爱红,张爱萍,王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华少年,2019(29):88.
[4]梅杰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上),2018(07):158.
[5]丁文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