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京 陈姝婕
巴彦淖尔电业局巴彦供电分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用户的需求,就需要逐渐构建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并使得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通过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建设中的资源、成本浪费,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与手工效率,促进供电企业、配电网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10kV及以下配电网;现状;发展方向
1导言
10kV及以下配电网作为连接高压供电与电压供电的关键介质,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十分重要。随着越来越多新的配电网建设标准的提出,为了保证配电网能够稳定运行,持续供电,需要对配电网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 10kV及以下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能源行业的建设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标准体系既不实用也不可执行,无法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生产。建立与业务相关的标准是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提,但是,有效的实施和实施是促进企业范围内的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电力企业未能在其工作中有效地应用各种标准,因此,他们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它们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改进和转换,因此,也无法快速发展。
其次,线路损耗问题也是电力系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线路损耗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就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流失。除此之外线路损耗问题也会大大的提升电网管理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这就让电力系统的经济收益蒙受损失。由此说来,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线路损耗问题,善于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处理,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电量的损耗,让电力资源的使用程度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不足而线路损耗问题也是常见问题之一,由此说来有效的解决线路损耗问题,也能够大大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相关的电力企业必须要努力提升配电网的管理力度,降低线路损耗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以此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最后,尽管中国大多数电力企业也重视标准化的管理和建设,并且由于缺乏同时制定支持管理标准的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而成功实施和实施了有关标准化的管理,该标准的内容不完整,不可能在不同的标准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极大地影响了其管理效率的提高。
3 10kV及以下配电网发展策略及发展方向
3.1加强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过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第一,基础数据作为配电网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保证配电网规划管理的质量十分关键,因此需要规划部门同其他多部门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并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工作,从而为1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规划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与数据上的支撑。除此之外,规划部门还需要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尽可能多地的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各项基本数据都能有充分了解,从而提供更加完善准确的数据支持。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电力部门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引入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专业软件,完成配电网的数据信息采集以及观测工作,之后经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后,使得相关数据信息更加简明清晰,更加完善与准确。
第二,在配电网的规划管理实施阶段,不同部门之间不能够只是单单完成自身的工作,他们相互间还需要进行技术上的讨论与研究,对配网在建设和试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隐患进行分析交流。
不同部门需要以配电网的建设规划为首要工作,从多方面提出配电网及建设规划要求,从而确保配电网在实际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在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定期地开展研究与讨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完成配电网在整体上的规划工作,在实际分析讨论过程中,应将配电网规划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放在首位,从而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3.2使用前卫的设备与技术
在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的10KV及以下配电工程建设使用时间过于长久,所以这其中就存在很大一部分的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行,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毛病。所以说,相关的企业就必须要重视对这一部分设备的革新以及改造,保证设备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毛病,也能够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益。现阶段我国的用电需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对老旧设备的革新迫在眉睫。对老旧设备的革新不但能够满足现阶段人们居住生活,对用电的需求还可以很好的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现在的用电需要是庞大的,所以电力企业对设备的革新也不能够局限于表面,仅仅更新就有的变压器,配线以及电塔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由此相关的电力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设备的革新,在设备的革新中,最好能够使用前卫的技术以及先进的设备,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前卫的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够很好的处理,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的大量数据,还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防止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因为出现弊端而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是停电现象的发生。新型的自动化技术,对数据能够做到有效的监控以及审查,帮助维修人员开展符合实际情况的维修工作,也能够针对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3.3推动配网智能化
首先,智能配电网采用传感技术、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力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对用电的需求、用户用电需求的变化及其他各项指标,对配网上的电能进行智能化分配,从而确保长期、安全、高效、平稳供电;并彻底解决“用电低谷期出现大量电能浪费,用电高峰期出现严重电能短缺”这一难题。
其次,配网智能化必须具有自愈功能,智能配网须对配网的运行实施实时、在线、连续的安全评估与分析,实时监测配网各线路、各环节电气设备的温度、绝缘水平、安全裕度,并对潮流分布进行自动优化,从而减少线损,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配网智能化还要具备故障预警、故障自动处理功能,要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线路中出现的异常信号,自动作出故障预警,在故障发生时自动隔离故障、诊断故障、排除故障,从而确保整个配网的连续供电;配网智能化必须具有互动功能。智能配网必须与所有用户进行实时、双向信息交流,随时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并根据用电的用电需求调整网络结构;配网智能化必须具有负荷自动调节功能。智能配网必须不断分析配网的日最大负荷、日最小负荷、日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年平均日负荷率、年平均日最小负荷率、月负荷率、年平均月负荷率、季负荷率、日峰谷差、日峰谷差率、年最大峰谷差,并进行电量预测、短期负荷预测、长期负荷预测,根据预测进行配网负荷进行自动调节,削峰填谷。
4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工程建设中10kV及以下配电网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所以,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要多方考量,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内部人员管理,提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确保配电工程的顺利展开,符合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的国民需求,真正做到提升建设企业的投资效益,促进电力配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建军.提高10KV及以下配电网可靠稳定运行的技术措施[J].经贸实践,2015(14):343.
[2]郭建文.10kV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方法[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01):67-69.
[3]郝金凤.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与运行[J].技术与市场,2013,20(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