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无为市无城污水管理处 安徽 芜湖 2383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河道水体受到污染。许多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涌现,也从原有的一级处理逐渐成为多种技术方法联合应用。文章首先阐述了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紧接着对该项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进并推广新型污水处理方案,为今后的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技术;河道治理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河道治理工作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河道治理中的当代社会,根据该项技术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的现状,如何强化河道治理相关的应用技术,是现阶段河道治理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表明,污水处理主要是降低或去除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固体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微量元素等,且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去除效率也不同,主要分为化学、物理、生物三大方面。对于河道治理工程,传统的治理方法不仅会影响河道周边及水体中生态环境,还会对民众生活区域造成较大的影响。多元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能合理地调配河道中各种要素,能够为河道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避免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恢复甚至提高。此外,科学种植水生植物可极大地改善水质,并为河道土壤提供较多的水分,使得岸边植物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有关水循环的闭环调节系统,增加了城市城镇的景观与整体修复能力,提高了河道形态的空间异质性,促进多种生物的和谐共存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河道水环境现状
(1)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污染。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类污水也在不断增加。生产污水主要包括使用机械类进行的非养殖、种植类的生产项目,造成的废水不经环保处理任意排放。村民的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不仅包括生活洗漱以及洗涤污水等,还包括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等污水,这些活动产生的污水一般都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长期下去会形成黑臭水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造成影响。(2)农村污水收集难。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占地面积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的农村污水范围较广,且污染程度不一,收集比较困难。
3河道治理中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3.1加大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更新力度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污水治理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早前的污水治理技术很难对农村生活废水中残留的部分悬浮物、有机物和氮、磷等农药化学物质残留实施彻底处理,经过处理后排放的生活废水中仍旧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体资源。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大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更新力度,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设备,加强污水净化,有效减少废水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部分生活废水进行二次利用,如厨余清洁用水,经过处理可以用作厕所冲水使用。
3.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2.1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属于生态处理的范畴,主要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来完成污水处理,该系统可以实现物理沉降作用、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处理效果较好。其处理效果较好,经济可行,操作管理方便,值得在农村推广。
人工湿地技术由于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环境得到美化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占地面积大,对季节变化敏感,低温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效率较低,实际操作过程易受基质堵塞问题的影响,由此会造成一些严重问题,这将成为发展人工湿地的主要障碍,应在后期研究中着重调查和解决。由于单一技术的不足和地区的局限性,许多研究人员提倡研发农村污水处理组合技术。组合技术对污水中氨氮、TN、TP和COD等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0%,并通过设计生物过滤池、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组合工艺对其加以验证。
3.2.2厌氧水解池+稳定塘工艺
该组合工艺采用生物、生态结合技术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其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池→稳定塘→出水。即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稳定的沉渣。厌氧水解池出水进入稳定塘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降低有机物含量。该技术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洼地的农村,可根据村庄自身情况,因势而建,能耗较低。
3.2.3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主要是将一个有效的充氧平台搭建在受到污染的河道内部,工人通过移动的或固定的充氧平台向河道水体中填充氧气,以增强河道水源的含氧量,这项技术是河道护理工程中常用的生活污水治理方法,经过处理的水源能为微生物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善河道的自净能力。人工增氧的主要目的有:一,提高河道水体微生物的活性,使得大量的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与功能,为提升河道自身净化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通过人工向河道中填充氧气,可极大增加河道水资源内污染物质与溶解氧间的反应速度,并且充氧过程操作便捷、程序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根本上改善了河道水源质量,有效保护了河道内部的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与完整。
3.3定期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重视生态清淤
河道监测是一项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干旱、降雨强度等随时在变化之中。河道监测必须是动态且长期坚持的,在此过程中随时对河道两侧及河底淤泥深度进行测量。一旦出现淤泥堵塞的危险,就要根据相关情况进行疏浚清淤,以确保正常的河道生态系统运行。
3.4加强河道岸堤的植被种植
因为我国区域不同,温度也不同,所以每个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负责河道岸堤的企业在动工之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河道治理人员和种植工作者一起讨论河道岸坡的种植植被,将一些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植被挑选出来,这样可以防止有的植被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造成大面积枯竭的现象。再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植被管理制度,安排相应的植被种植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植被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提升植被的存活率。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懒散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对植被进行照料,企业可以不定期派遣相关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及时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管理植被的质量。另外,管理人员在决定植被的时候,尽量挑选多样的绿色植被,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梯次交叉的方法进行栽种,这样可以在一种植被出现问题时,管理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重新栽种和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许多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涌现,也从原有的一级处理逐渐成为多种技术方法联合应用。因此,河道治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污水治理情况不断创新处理技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活污水源头的管控,群众也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婷,于法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07):209-213+220.
[2]张耀勇.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解决措施[J].节能与环保,2020(4):24-25.
[3]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