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皓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地方公路发展中心 广西百色德保5337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各种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得以全面落实,但与此同时部分区域农村公路建设,尤其沥青路面的农村公路,可能存在资金投入有限、设计标准等级偏低等各方因素影响,导致最终项目施工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继而造成相应农村公路建设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隐患,比如路面病害较多等,而无论哪类路面病害,都会直接降低交通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还会严重拉低公路使用年限,所以关注养护施工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施工技术
引言
沥青路面是公路建设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公路使用初期,一些沥青路面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对过往车辆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基于此,有必要进行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养护处理,以此来提升公路整体服务性能。
1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常见典型病害
1.1裂缝病害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常见典型病害即裂缝,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主要是以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来体现。其中横向裂缝病害又可氛围荷载性横向裂缝和非荷载性横向裂缝,而非荷载性横向裂缝比较普遍,因其属于温度收缩导致的疲劳裂缝;荷载性横向裂缝则与路面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工艺不到位、车辆超载等有着直接关系。纵向裂缝与路基施工分层厚度不达标或者实际压实水平不到位有着一定联系,比如公路施建完成后,投运期间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便会引发纵向裂缝;除此之外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未按规范施工,一旦受到重车荷载便会造成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则是交互疲劳裂缝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会使路面呈网状开裂,比如最常见的农村公路沥青网状病害,便是自轮迹逐步出现多变或者平行纵裂缝,纵裂缝间又存在横向、斜向的连接性裂缝,最后随时间推移,或者外界环境影响,便会形成网状裂缝,直接使相应农村公路整体质量安全大幅下降。
1.2路面变形
沥青路面变形对于路面整体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凹陷是最常见的路面变形问题,一方面,基层部分结构强度不够,则在后期,公路会受车轮压力而凹陷;另一方面,在温湿度作用下,公路会发生自然变形。需要注意的是,当公路为高填土路基时,路堤的局部滑移和不均匀沉降还可能导致路面凹陷。对于新建成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车辙、磨损性车辙、流动性车辙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形态。就结构性车辙而言,其断面多呈现凹型,且车辙宽度较宽,此类车辙不可逆转,其多和车轮对面层下结构层的作用有关。而磨损性车辙是车辆轮胎对沥青面层不均匀摩擦而产生的,在重载车流量较大的区域,磨损性车辙较为常见。此外,在高温及车轮荷载作用下,面层的结合料还会发生流变作用,这会导致沥青路面面层发生流动性车辙。推移是沥青路面出现波浪状起伏的变形情况,其和高温、车辆启动、刹车时水牵引力作用等因素有关。
1.3坑槽、松散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时,如果不够重视施工质量、面层材料未正确组合或是材料的粘结力不足等问题,均会导致面层混合料的集料之间由于粘结力不足而出现成片散开的问题。这些材料在受到车轮的真空吸力或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会与路面之间有利,从而形成坑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沥青路面的结构受到了破坏,从而出现路面松散。
2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施工技术
2.1科学合理的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
结合上文对目前我国农村沥青路面类型特点、路面常见典型病害、路面其他病害的分析,做好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施工便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防治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关键依据。比如选取科学合理的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时,便可按照标准分配乳化沥青、矿物料、添加剂量等模式,搭配相关机械设备制成养护原料,之后以双层摊铺或者单层摊铺的方法,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做实时养护。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可先对所用石料强度、坚固性等质量参数做实时测定,确保微表处养护效果完全达标的基础上,针对相应农村公路路面结构整体强度不高、抗损能力差的特点,去强化路段面层养护,达到有效改善现有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各种裂缝、松散病害,同时节省路面养护成本的目的。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的便捷性佳、经济性价比高等优势极为突出,将之用于日常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中,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2.2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技术是指选择合适的集料、填料,然后与水、乳化沥青、添加剂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配制、搅拌,并将搅拌好的混合料通过机械设备操作,均匀铺设在路面上的技术。铺设厚度一般控制在3~10mm之间,施工温度应在10℃之上,并且路面要保持干燥。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前提是,确定路面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施工要求。
2.3灌缝胶处治路面裂缝技术
灌缝胶处治路面裂缝技术,是针对沥青路面纵横向裂缝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利用专门的路面灌缝设备对灌缝胶提前加热,待灌缝胶达到预定的温度后,灌缝胶将由固体变为粘稠状的液体,将其注入路面的裂缝中,对路面裂缝进行封堵。在灌缝作业前需将路面裂缝中的灰尘和水分全部清除(主要采用吹风机和喷灯处理),防止因裂缝中存在的灰尘和水分使灌缝胶和原有沥青路面不能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灌缝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缝胶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204℃),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灌缝胶老化。灌缝后,可在灌缝胶顶面撒适量石屑,加快灌缝胶冷却,以便及时开放交通。由于灌缝胶具有较好的粘结性、流动性和可塑性,对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效果良好;加上施工设备单一、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便宜,是目前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技术之一。当然,随着灌缝完成后路面使用时间的增加,灌缝的实际效果就会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对路面灌缝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观测,若发现裂缝再次出现,需对其重新进行灌缝处治。
2.4雾封层施工和还原剂施工技术
雾封层施工和还原剂封层施工是道路病害处理的2种重要方式。采用雾封层施工时,应注重道路与基础建设情况的有效分析。譬如,在道路施工阶段,如果混合料中的集料较为疏松,则可通过该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如果公路裂缝较小时,还可采用雾封层施工方式进行病害处理,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路面水分下渗,减少路面的水损害。当公路沥青路面老化严重时,可采用还原剂封层进行施工。从应用效果来看,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沥青变质,延长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通常,还原剂封层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范围较广,故而在施工后需进行效果评估和检测,在还原剂封层为完全凝结前,不得通车。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压力正在逐年增加,所以关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原因,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内容,合理选用养护施工技术,才能使我国农村公路整体质量安全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江,高双.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典型结构推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6):1048-1054.
[2]马如军.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4):36+38.
[3]李海莲.西北寒旱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分析及养护决策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