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蒙 陈玉焦
山东金泰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土地面积越来越紧张,通过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土地利用问题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施工技术也是必要的,通过利用滑模法和爬模法来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建设,能够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还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水平和建设效率,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滑模法;爬模法;施工技术
1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的对比
滑模施工技术与爬模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有着明显优势,不仅能够缩短工期,提升施工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机械化程度都比较高,均利用机械进行提升,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减轻了人工作业强度,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提高了施工质量,整个施工过程只需进行一次模板组装。并且利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模板间不会形成缝隙,能够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虽然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有着许多共同点,但二者间也有着不同。爬模施工技术在浇筑中是分层进行,浇筑好一层在向上爬模。而滑模施工中利用控制设备不断滑动,不断浇筑,模板缓慢移动结构成型,有固定尺寸,使用定型模板,由牵引设备牵引。而爬模必须等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才能拆除这段继续爬模进行下一段施工。这两种施工技术都各有各的优势。施工技术选择时,要结合施工工艺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
2 高层建筑滑模法施工技术
2.1 施工技术原理
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针对模板的建造要求封闭性极高,针对相关模板的使用数量也较大,普通多层建筑使用中能够具备相应实际贯彻的意义,但在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架构环境下,因为经济成本与施工难度的提高,促使现有施工环境难以采取有效技术发展建筑功能性的优势。故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千斤顶与滑轮组等设备进行可滑动模板体系的架构,确保超高层建筑纵向荷载导力体系具备浇筑连续性,一方面满足了现有施工效率与技术上的有效发展,为后续建筑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前提;另一方面则赋予了传统施工技术更多延伸的空间,并为相应超高层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条件,为城市建设与经济人口的统筹构建了更完善的功能性平台。
2.2 混凝土的质量
滑模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1)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优劣的科学依据也是保证滑模工艺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2)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按照配合比的要求,保证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混凝土厂家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材料。(3)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这一点对混凝土的输送、保温、初凝时间和工作度都有一定的影响。(4)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对保证顺利滑模施工有较大影响。
2.3 滑模法施工技术
滑模法施工工作系统复杂,滑模装置由模板系统、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等组成,主要操作由脚手架、支撑杆、提升架、千斤顶、液压控制台、液压动力泵站等部件共同作用完成,实际操作中一般分初始上升、正常滑升、结尾上升等3个方面流程。
初始上升阶段,首先要对混凝土浇筑做一个滑模上升测试操作。利用5cm千斤顶推动混凝土模型上升至5米,看混凝土是否有塌落之类不牢靠现象以及是否存在混凝土和模板过粘阻碍滑升,影响滑升工作质量等问题存在。只有在用手指在混凝土结构上按压或者用指甲划过进行检测,能够在混凝土结构上留下清晰痕印但不粘手就可以表明可以进行初升。初升过程需要将模板提升15厘米到20厘米的高度,进而对整个模板系统进行检查和调整。
正常滑升阶段,首先必须保证模板滑升速度缓慢于浇筑混凝土速度,只有等到浇筑混凝土结构和滑升模板上边缘之间的距离有10厘米时,才能将模板滑升速度变为之前正常的速度。每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就滑升一层模板,在正常滑升模板时长要进行严格控制,相邻两次操作间隔时间不能多于1小时。正常滑升阶段主要靠千斤顶作用,为保证施工质量,在严格控制好时间同时必须注意千斤顶的实际同步状态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出现偏差时科学调整二者之间存在的偏差,以便滑升施工正常。
结尾上升阶段,首先要减慢模板滑升的速度,从而保证在最后建筑时混凝土的稳定性,保证浇筑工作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应当对模板保持继续滑升操作,直到滑升模板和混凝土完全相脱离,这样整个滑升工作才算完全结束。
3 爬模技术操作方法
3.1 液压技术操作方法
按照主要的结构组成标准,分析液压穿心,千斤顶支撑杆、斜撑、操作平台、横梁、外架、活动支腿等的具体操作模式,通过提升架立柱,模板、导向杆、挂钩进行连续性的接续操作,确定主体结构。
按照施工工序进行调整,确定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钢筋上部、爬升的过程。分析捆绑下的钢筋洞口模板、承载接头、验收、固定、合模、接续等循环施工流程。根据各层底板的实际模板使用额组装情况,分析节约模板下的场地。按照经济效益、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生产安全等要求进行分析,确保施工技术综合各水平的提升。按照柱子、内外墙体进行液压千斤顶操作,确定爬模技术操作效果。依照施工的工艺需求,调整爬模装置模板,控制模板操作的升降过程,保证制定的标高范围。对所有模板进行脱模处理,确保模板可以顺利脱模,调整爬模下的装置、液压设备、模板的反复使用合理性。根据液压技术的适用范围,调整剪力墙的整体结构,分析高耸下建筑物、大型框架结构的核心操作处理,分析浇筑结构工程的标准。以有效的结构模式,调整可能出现的滞后施工问题。
3.2 油缸爬模法
从结构上来分析,油缸爬模法是通过操作平台、液压动力系统以及爬升机系统、模板系统等设备操作的功能结构来实现的。在施工流程中的实际操作来分析,首先是进行浇筑工作,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安装门窗模板。接着是检查预埋的承载螺栓套管,在完成检查的基础上,作用于安全挂钩,实现导轨与架体的爬升操作。最后是完成合模的循环施工。进行施工操作时,事先要进行浇筑,然后再对钢筋进行绑扎操作,并完成门窗模板的安装。然后,对已经预埋好的承载螺栓套管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在安全挂钩的作用下,实现导轨与架体的爬升操作,并最终完成合模的循环施工。在此相对较为复杂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理的爬吊方式,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当前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爬升方式包括墙体外爬、外爬内吊、内爬外吊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爬模的组装应从三层开始,施工进行到6层以上时,必须添加楼板来保证施工。而在对吊杆滑轮水缸油罐开展的合模与脱模操作中,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安装相应的脱模器,以保证工程操作的便捷性,并以此作为提升工程建设速率的重要手段。最后,在进行完单端的施工后,施工人员要将相关涉笔进行收储,以便下次使用。
4 结语
超高层建筑在实用性、现代化程度、建筑室内视野等方面有突出优势,因此在各地均建造了大量的超高层建筑。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偏高,因此就会导致超高层建造中面对较多难题,影响超高层建筑物的建造效率以及质量,需要建造单位采用滑膜法或者是爬模法进行超高层建造,这样也就能在保证超高层实际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家瑜.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6(6).
[2]金玉磊.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7(35).
[3]张厚峰.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探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6.